全球股市調整之際,A股卻逆勢上揚,內地與外圍股市背馳,早見怪不怪。雖然中國經濟欠佳、人行持續正回購、債務危機及人民幣貶值等負面因素未除,但內地一向是政策市,「愈墮落,愈快樂」的逆向思維深入股民骨髓,惟A股要走市場化、國際化的路途更顯遙不可及。

A股每到跌至危險時刻,中國證監會便不負眾望推出救市措施,明顯例子是上月下旬推出優先股制度,滬綜指頓時望梅止渴,回升約百分之五,港股亦連帶受惠。優先股還未正式推出,成效如何當然言之尚早,但中證監催谷藍籌之心昭然若揭,碰巧全球資金由「新經濟」流回「舊經濟」股份,跌得太殘的藍籌股回升遇着天時地利,惟只是資金轉移的過程,A股的小陽春仍需經過時間的考驗。

救市第二波是與港交所的網絡互通,亦即希望方便外資入市,引用外資的活水打救被外資唱衰的股市。外資一向遭視為邪魔外道,背負擾亂新興市場金融秩序、貪婪成性、洪水猛獸等罪名,但內地股市沒有外資攪局,亦多年不成器。內地投資者結構嚴重失衡,散戶佔了大多數,投機炒賣功夫了得,深圳創業板成為「泡沫板」,而藍籌股則不敵理財產品,要教育股民「價值投資」之道理,惟有借助機構投資者之手。

中央何嘗不想金融走向市場化、國際化,然而內地IPO嘗試市場化,結果愈幫愈忙,資金忙於「打新」而進一步撤離藍籌,使中證監又要暫停新股發行,空談多年的國際板甚至無疾而終,稍一提及便可能觸動脆弱的股民神經。中證監惟有削足就履,讓股市的融資功能凍結,企業惟有向銀行或影子銀行借貸捱貴息,形成惡性循環。

中央不停用政策和引入資金挽救股市,但多年來的效用均是短暫,過多的干預只會讓股市畸形發展,如麻醉藥藥力一過便再感痛楚。A股躍躍欲試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,保險資金和養老金此類低風險保守投資已被引導入市,以匯金為主的「國家隊」年年入場進貢,企業亦被鼓勵分紅和回購,惟A股仍愈買愈低,可見靠資金推動股市非萬靈丹。

A股從來不「跟大隊」,中國經濟數據好壞,當前對全球股市有極高重要性,但偏偏對內地股市影響力卻最低,甚至走勢與數據背道而馳,令人百思不得其解。另一奇怪現象是市升看升、市跌看跌的一窩蜂羊群心理,助長股市的暴冷暴熱。內地股市欠缺成熟是老生常談,但多年來仍無長進,究竟是誰之過?

每次中國召開政策性會議,股市離不開會前炒高、會後散水的格局。市場憧憬經過首季經濟低潮後,次季會有多項刺激增長的措施出台,成為「愈墮落,愈快樂」的理論。然而,股市要長遠健康發展,理應靠經濟和業績支持,並非倚靠國策來續命。每當中國經濟和股市吹冷風,中央即適時送暖,「唱衰中國」並不足懼,而是「無形之手」常好心做壞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