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出售住宅用地,出現近年罕見的流標。白石角臨海地皮獲得7家發展商入標,但由於地價標金未達政府就該土地所定的底價,所以都不獲得接納。港府透過增加土地供應去滿足市場需要,流標事件卻令「麵粉」即土地供應不能轉達到「麵包師傅」即發展商手上,假如這種情況持續下去,勢將對預期住宅供應目標產生負面影響。

今次「流標」,顯示7家發展商入標的標書,都未能達到政府所估計可以出售白石角有關土地的最低地價估值,究竟問題出在哪裏?

宜改策略 分流推地

白石角是新一年度地皮供應主要集中地,未來一年,區內最少仍有5幅大型住宅地皮待售,同區新供應驟增。假如這些地皮悉數在今年度售出,即是兩、三年後,同區有5、6個大型樓盤同期銷售,每個樓盤推售都需要面對極強競爭,售樓時間要拉長,甚至只能以低價出售。

另一方面,港府經歷流標後,假如能迅速調整底價,地皮成交的機會仍較樂觀,否則不排除出現另一次流標。下個財政年度有多塊用地出售,假如不幸出現連環流標,勢將令港府的穩定增加住宅供應目標無法達成。筆者建議港府檢討現時的賣地政策,比如避免在同年度同區推出多塊地皮出售,應考慮分流到不同年度。

另外,在規劃條件許可的情況下,盡量不要把住宅地皮規模切割得太大。世界政經形勢出現變化加上相關樓市政策出現變動時,任何經商者都趨向減低風險,項目本身愈龐大,風險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