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行行長周小川首度開腔提及利率市場化時間表,很可能最近一、兩年內開放存款利率,適逢中銀監已選擇騰訊(00700)、阿里巴巴等十家企業,參與首批五家民營銀行試點籌備工作,連同互聯網金融及推出存保制挑戰,傳統內銀四面楚歌,存款分流與經營成本壓力勢增加。

人行行長周小川昨日首度開腔提及利率市場化時間表。(美聯社圖片)

內地存款利率有望於近一、兩年內開放。(中新社圖片)

內銀股年初至今表現

內銀四項不利因素

今年蒸發三千五億

受到種種不利因素困擾,今年在港上市十二隻內銀股股價全線向下,市值累積蒸發約3,541億元,當中以光行(06818)及招行(03968)最傷,股價累積下挫逾兩成。不過,有券商直言,儘管內銀股已很低殘,但可能低處未算低。

周小川表示,市場上各種新興業務正推動利率市場化,過程中因管理方式、宏觀調控方式改變,市場上肯定會有新機會,或於短期內帶來稍高回報,所以利率在一定期間內有可能上行,但隨着市場配置資源及存在廣泛競爭,實際利率最後還會有總體供求平衡。

互聯網金融興起,內銀面對存款流失及增長放緩問題,但有分析員指,存款利率市場化較互聯網金融影響更大,料完全放寬存款利率管制後,內地一年期存息或由現時3.3厘,增至4到5厘,對資金成本影響逾1厘。他說,市場憂慮民營銀行及利率市場化後,銀行會過於積極爭取存款,或影響盈利能力。

中小型行挑戰更大

有內銀分析師認為,若開放存款利率對大型內銀衝擊太大時,依靠淨息差維生的中小型銀行更難生存,預期人行只會在衝擊有限情況下,才會放開存款利率管制,並且要推行存保制,然而銀行可將存保制的成本轉嫁予存戶,甚至有機會由國家承擔有關費用,未必會顯著增加銀行經營成本。

滙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則表示,各國開放存息上限後,經歷的息率上漲幅度及時間不同,內地維持較高水平的時間相信不會太長,利率均衡點不會較現時高太多。

興業僑豐證券董事鄭家華稱,內銀股短期沽壓或加劇,投資者不宜沾手。他指中央旨在為銀行業引入競爭,改善貸款制度,讓中小企擴大融資渠道,特別是現時網購盛行,互聯網金融及民營銀行可激活中小企融資市場。

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,內銀本身價值在於分行網絡,電子及民營銀行的發展明顯削弱傳統銀行的價值,雖然內銀減少分行或裁員可能性不大,但為盈利前景添陰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