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○五年時,培育公司以電子媒體概念主導,至近年的手機及雲端應用,我們預計未來向三大範疇發展,包括可穿戴科技、財經科技及大數據,而且不止於軟件開發上,香港鄰近台灣及內地等生產基地,硬件製造合作方面也有很大空間!」數碼港企業發展中心高級經理及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蘇雅麗表示。

數碼港相關創業資助計劃

平均資助金額20萬

數碼港自○五年推出針對資訊及通訊科技(ICT)起步企業的「培育計劃」,累計培育逾200間公司,平均資助金額約20萬元,若連同「創意微型基金」(CCMF)批出100項資助,每項資助最多10萬元計,過去九年已斥近5,000萬元推動本土創業。由於創業需求旺盛,數碼港由過往每年培育約30間公司,增至未來三年每年約50間,增幅達67%。

蘇雅麗表示,培育公司不單只尋求金錢上資助,反而冀借計劃提升業務成熟度,部分公司更希望提早「畢業」,因為不想投資者覺得他們是「BB」,「體育賽事管理平台Openball先後成為CCMF及培育計劃成員,兩個年輕小伙子最初只因喜歡打籃球,而自製賽事數據管理網站,起始時只想針對本地校際比賽,至後來和我們一起到美國交流,他們無想過美國對此平台興趣如此大,去年已有投資者注資,他們現身在美國打拼!」

學習向投資者推銷

負責企業交流活動的數碼港協作中心經理葉珊表示,Openball兩名創辦人最初穿得「西裝骨骨」去美國,結果美國那邊接待他們的只穿短褲,培育公司除要認識不同地方文化,還要學習向投資者有效推銷自己,「培育公司在港要學Pitching技巧,為期三至六個月,訓練他們利用短至一、兩分鐘時間有效推銷。另外國流行Accelerator Program(提升計劃),專為已成型Start-up跟顧問、投資者等作進一步交流,培育公司也有機會越洋參與。」

葉珊表示,培育公司到海外的同時,數碼港也會安排海外投資者來港,去年海外內考察便達13次,「美國投資者對香港Start-up感興趣,首先,香港可以有好過美國的點子,第二是他們看中內地市場的潛力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