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聯網金融發展衝擊內地銀行業,工行(01398)雙管齊下應戰。內地傳媒報道指,工行即將展開架構重組,包括增設渠道管理部,未來兼管電子銀行;另一方面,工行浙江分行與工銀瑞信將於近日推出貨幣基金。分析指出,內銀將透過貨幣基金作重要競爭手段,長遠將增加銀行吸納存款的成本。

工行推出貨幣基金,以應付互聯網金融的威脅。(資料圖片)

內銀新產品迎戰互聯網金融

專職部門捍衞渠道

互聯網金融迫使內銀走向更深入的架構轉型,《財經》雜誌報道,工行為應對利率市場化及互聯網金融發展,最快在農曆新年後展開架構調整,成立專職的渠道管理部,捍衞其渠道的優勢,而有意來港上市的廣發銀行,去季亦將電子銀行部易名為網絡金融部。

跨國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大中華區總裁莊端豪稱,將客戶從多渠道拉回銀行網絡,是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最有效的策略,做法比銀行直接與電商競爭更實際。

微信推出「理財通」,希望在支付及貨幣基金市場分一杯羹,不甘存款流走的銀行紛紛應戰,推出貨幣基金「自救」。內地傳媒指,工行浙江分行與工銀瑞信聯手推貨幣基金「天天益」,入場門檻低,客戶贖回基金時可即時入帳,亦可以將工行銀行卡內的活期存款,即時轉換成貨幣基金。

交行(03328)、平安銀行及浦發銀行等推出與貨幣基金掛鈎的銀行產品,標榜實時入帳。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稱,貨幣基金令大量存款脫離銀行後,以協議存款的形式重返銀行體系,銀行在期間損失大量利息收入,貨幣基金給予投資者的高收益,一部分是來自銀行損失的利差。

向「理財通」添限制

然而,銀行面對「理財通」亦有設定交易限額。報道指,工行原設定客戶轉帳至「理財通」上限為每筆每日一萬元人民幣,近日加入單月轉帳五萬元人民幣的新限制,惹來投資者質疑工行是為了防止存款流失的手段。惟工行負責人回應指,設定限額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客戶資金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