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金融中心,香港外有強敵、內有追兵,已是老生常談,少見創意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以其眼光,發出前瞻式看法,有兩點頗引人注意:一是不能只靠股市一條腿,站穩金融中心地位;二是內地股市市場化後,預料香港更有得鬥。這兩點看法能不能強化香港信心、推進香港前景先不說,李小加這觀點,勢融入其對港交所的管治之中。

金融中心不能只靠股市一條腿,是指需加快發展商品市場,拓展金融延伸產品,譬如利率及匯率掛鈎產品。前者已經做了,港交所已經將倫敦商交所(LME)收於麾下;後者亦將按部就班,提上日程。兩者顯然尚需日後看效果。李小加想法也許無錯,但世事無絕對,的確當今的紐約與倫敦,哪個金融中心形式上,都不是只靠股市食胡,而金融延伸產品相當豐富。

應當指出,紐約與倫敦發展商品市場,是因為兩者曾有強大的製造業為依託,在經濟體內培育起來。香港擁有似模似樣的製造業,已是上世紀的事,其後製造業大量北移,崛起得快,衰落亦快,以致今天發展商品市場,與人家最大不同,是沒有強大製造業為依託,只能「掛靠」於內地強大的製造業需求,借來市場空間。

商品市場跨經濟體模式發展,香港並沒比內地有優勢。內地已形成不同商品專業市場的體系,產業供需鏈怎會捨近求遠,刻意幫襯香港?在參與者選擇上,香港商品市場難作首選,只會是內地拾遺補缺,視作補充性商品市場。只因中國市場龐大,即使是補充性角色,生意亦能「餵飽」香港,但始終談不上香港競爭力強於內地商品市場。

一提香港優勢,不離自由經濟制度、市場化運作。香港的優勢,正是內地當前的劣勢,香港以此自得,內地則以此鞭策。中國新一波改革,擬以市場化為核心,是切中主題的,不排除就有睇齊香港的意思。若改革有成效,將縮窄與香港優勢的差距,何以李小加認定,放眼未來二十年,內地縱然市場化,香港仍有得鬥?

內地股市路子已走偏了,形成了扭曲的「政策市」,目前與香港市場化不可同日而語。一旦歷經改革,實現向市場化轉身,香港與內地將處同一平台,相同的市場生態,排除了內地享政策扶持的可能,香港市場應可憑經驗老到及運作嫺熟,游刃有餘略勝一籌。然而,這樣比較仍嫌抽象,因為兩地市場的比併,斷不能將經濟表現、貨幣政策等具體因素抽離。

李小加的前瞻,主旨不外乎由遠及近,歸結於港交所今天種種開拓的合理。這一套再合理,也存在最大的偏差,不論如何有心打造強大的金融中心,沒有均衡的可持續經濟支撐都是枉然。正如股市一條腿再強,也不能令金融中心穩穩站立,同樣道理,單靠金融一瓣,要打造強大金融中心,也只是幻想多於現實。中港競爭千絲萬縷,未來勝負非誇口可料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