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內地4G發牌之際,騰訊與新浪隨即在視頻應用作出開拓部署,分別推出「微視」及「秒拍」視頻短片社交應用,騰訊又耗資拓展地圖應用,加強「微信」的商業定位。年來科網在社交及視頻應用鬥得激烈,由社交到商業(包括網購、支付)廣泛滲透,另一敏感的開拓是指向金融,一時間科網展示着美好的前景,以及深厚的潛力,使科網相關股份成為投資寵兒。

科網股的估值節節攀高,亦惹來泡沫化的非議,市場有意見認為,科網泡沫迹象畢呈,但主流的分析仍傾向目前未有泡沫之憂。有沒有泡沫,可比較的例子是千禧年泡沫爆破:有泡沫論者認定現今估值飆升與追捧熾熱,與當年無異;沒泡沫論者認為,當年科網欠缺估值依據,現今科網已找到其商業盈利模式。

有沒有泡沫,公說公理、婆說婆理。可以肯定的一條是,千禧年時與當今的科網發展、商業模式及市場狀況,客觀條件已大為不同,直接比較可能失準,但事物總不可超脫盛衰規律,科網繁榮亦不例外,以此為據,科網的爭拗不應是有無泡沫之爭,而是科網處於發展、鼎盛、衰落哪一階段的爭論,有無泡沫的分歧所以大,因為科網現階段正在發展,距鼎盛、衰落還遠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科網潮流轉換很快。現時即時通訊的社交模式極受歡迎,但此前Blog(博客)是最受歡迎的服務,現在博客市場版圖已顯著萎縮,難保現在熱門的即時通訊,三幾年後變冷。又如,網上遊戲好不容易開發一個玩式,但不知道「受玩」有多久。可見科網被迫要與消費者的貪新厭舊競跑,盈利的項目無法估計能賺多少、賺幾耐。

此外,商業模式複製容易,科網的每個創意都可複製,當一個即時通訊模式出現,立即有多個同樣模式出現;同樣,有了一個照片或視頻分享模式,就有多個後起的類似模式。從中歸納兩點:一是需求轉換快,二是供應增加易。據此,科網就算有商業盈利模式,但也可能是極為波動的,令市場估值失準。

應引為警惕的是,當前科網投資的熱潮,似是與量化寬鬆大潮相伴而生。眾所周知,量寬大潮並沒有效帶挈實體經濟,而投資市場中的大宗商品,也較早前的受捧大大不如,強勁的流動性在棄債從股大旗下殺向股市,聚焦於科網寵兒。一方面要警惕過多流動性,不理性推高科網估值,另一方面日漸逼近的退市,何時產生收水效應。

科網許多創辦人都有一個共同願景,就是將互聯網普及全世界,令互聯網技術讓世界變得更美好。這不能理解為盈利面的擴展,普及全世界意味着挑戰貧窮,意味着公益多於盈利。互聯網開拓者的微軟董事長蓋茨最近表示:技術不能拯救世界。科網能代替實體企業,即使是零售業;科網能代替銀行職能;科網能扶貧消除貧富懸殊等等,都需要更充分的實證,就此留下質疑以令市場估量其潛力,作估值依據時,不致太浮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