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港一家物業代理集團預期明年樓市表現仍不理想,全年整體物業成交將進一步回落至六點五萬宗水平,樓價短期預計會跌百分之五至八,未來三年有機會回落兩至三成。該集團的民意調查訪問了八百三十名受訪者,有五成八認為樓價下跌兩成或以上才願意入市。從業觸覺描述的是樓市在打用家消耗悶戰,而跌價預期加深了。

現在睇樓市,得分清虛實。二手樓價今年仍有數個百分點的升幅,數據顯示的升市,其實只限於上半年一段時間的事,秋冬以來二手樓價已現下行,把上半年部分升幅抹去。新盤近期可謂熱鬧,看似一時旺市,但買家踴躍的原因是新盤附送優惠,變相打折及抵銷辣招影響,才打造了好銷情。如果沒送優惠,能打動買家是存在疑問的,發展商吸引買家的優惠相等於市價折扣的一至兩成,並貼近二手樓價,亦可見定價在這水平才能吸引入市。新盤熱鬧的真實,是用家買少見少。

樓市已不可常規地以經濟增長水平、人口增長、家庭結構去預測,這些因素已變得非常次要。市場轉而看重樓價致跌因素,因為樓市已向上突破了歷史高位、負擔能力等多項指標,上升預期已不復存在。儘管美國低息維持很久,但退市啟動仍會觸動緊縮效應,改變按息偏低的態勢,這不能不令買家卻步觀望。

應當強調,買家是一個比用家寬泛的概念,除了包括用家以外,還有投資者、換樓客和外地置業者。這年多來的大升市,投資者、換樓客和外地置業者是主要動力,最終亦使他們成為辣招打壓的對象。以外地置業者為例,這些未持香港身份證的個人買家,一○年創下六千一百五十六宗入市的高位,其後逐年減少,在辣招推出後,今年首十個月只得八百一十九宗,與一○年相比跌掉八成七。

毫無疑問,辣招發揮了趕絕投資者、換樓客的作用,投資者拒玩、換樓鏈切斷,最終令一手和二手私人住宅註冊量,由一○年高峰的逾十三萬宗,逐年下跌到今年首十一個月只有四點七萬宗,較去年的八點三萬宗仍差四成。可見辣招是購買力的絕殺,無疑加重了離場觀望的氣氛,政府犧牲自由市場的聲譽,意圖等供應增加銜接市場,歷經長年打壓,供應終現增加勢頭。

目前發展商加快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,十一月新申請涉及二千伙,按月急增約三十五倍,與近期積極推盤姿態脗合,有望增加供應。供應增多勢添樓價壓力,但卻因申請多、批出少,未能很快產生壓價效應,但畢竟顯示了發展商「走得快好世界」的態度。供應增加、發展商積極,勢必強化市場跌價預期,過半數買家等樓價跌兩成出手,顯見業主主導的賣方市場已逆轉。

然而,另一邊廂發展商補充土地態度轉趨審慎,補地放慢手腳,將是後續供應的隱憂。政府要達到每年兩萬伙的供應目標,很大程度只能靠現存鐵路上蓋項目,這些優勢項目的「麵粉價」,是後市預期的關鍵因素。但從出現過流拍、零入標的情況看,這些「麵粉價」存在壓力,在發展商角度,對中長線樓價的預期,已變得看淡起來,看淡已是樓市參與方共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