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進十二月,傳統上證券界及基金經理都開始部署歲晚收爐,不會再有甚麼大動作,頂多只是做些粉飾櫥窗的工作。但中國證監會卻反其道而行,選擇在一年將盡的時段,不斷推出新的改革措施,令大家目不暇給,為蟄伏逾一年的內地股市重啟,做好準備工作。

只要打開中證監的官方網頁,不難發現十二月份至今,當局已推出三份相關規則或指引,巨細無遺地梳理新股上市原本遭詬病的亂絮,包括釐清新股發行中政府和市場的關係、突出以訊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、嚴格訂定借殼上市的標準、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、加強監管工作透明度等等。

其中值得留意的是《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》,中證監進行了五個方面的修改,包括取消行政限價手段,引入主承銷商自主配售機制;提高網下配售比例;調整回撥機制;提高發行承銷全過程的訊息披露要求;完善行政處罰措施。簡而言之,就是為新股上市引入更多市場機制,由市場決定新股價格,減少政府行政手段的干預。

上述措施從原則上看,均屬於成熟金融市場的監管必備條件,內地股市朝着這個方向進發,可說行對了路。若有關措施能夠貫徹執行,應有助拉近內地股市與其他發達國家股市的監管水平差距,長遠而言,可為內地股市做大做強奠下穩固基礎。

中證監近期動作多多,目的不外乎只有一個,就是希望明年重新啟動的新股上市似模似樣,不會再次成為激發投資大眾憤怒和不滿的溫床。前車為鑑,去年十一月開始煞停新股上市,正正是由於市場的不正之風持續蔓延,新股上市變成「圈錢」、「套錢」的陷阱,小股民的血汗錢不斷被吸乾,A股市場愈走愈低,與實體經濟的強勁增長南轅北轍,小股民的憤懣和抗議,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結果。

問題在於加強監管及保持市場的靈活暢旺,兩者不易取得適當平衡,須知「水清則無魚,水濁則魚亡」,監管當局要兼顧各方面利益,包括企業融資的需求、市場中介機構的營運、投資渠道的開拓及投資者利益的保障等等,往往知易行難,問題總比想像多。

過去二十年,內地股市開開停停,不停跌跌撞撞,像初學行的幼兒不斷跌倒再起來,起來再跌倒,正是內地股市難以駕馭,金融市場跟不上實體經濟高速發展的最好寫照。內地監管機構交了二十年學費,是否已學會了監管市場之道,不妨拭目以待。

資料顯示,目前內地已申請上市的企業數以百計,重啟新股上市後首批招股的公司數目亦多達五十家,可以預見新股閘門重開後,內地新股上市熱潮應可持續一段時間。

至於新一批上市的公司質素如何,是精英盡現抑或龍蛇混雜,內地股市會否重蹈覆轍,閘門重開後見勢色不對又再匆匆關上,靠的不僅是監管當局的把關功力,更要看整個金融市場生態能否摒除長期陋習,重建企業誠信及責任感,沒有這些核心價值作基礎,內地股市只會繼續匍匐前行,無法盡情飛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