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二月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(DSD)辣招後,原本炒風仲好熾熱嘅工商舖物業,交投即時插晒水,尤其大額物業最受影響。不過,「磚頭」始終係投資者至愛,最終就諗到以轉讓公司股權形式買賣物業,即俗稱「買殼」或「賣殼」形式慳番稅款。其中城中六位投資老手,就幾近全用以上方式買賣物業,料成功慳稅超過2.7億元。

今年十一月中,大鴻輝興業主席梁紹鴻透過「買殼」形式,向恒地購入油麻地九龍行全幢。(資料圖片)

梁紹鴻

部分以轉售公司股權方式買賣物業個案

劉Sir知道,辣招加重物業買賣成本,令市場成交大減。從韋堅信測量師行同市場資訊睇到,今年二月至十月,過億元工商舖買賣70宗都冇,比起舊同期差唔多180宗,大減約110宗,減幅約六成。事實上,投資者為咗慳成本,多咗交易轉以出售公司股權形式進行。

大鴻輝慳億四夠掃靚舖

大鴻輝興業主席梁紹鴻話,今年十一月中,向恒地(00012)購入油麻地彌敦道555號九龍行全幢,是透過「買殼」形式購入,作價16.88億元。用呢個方法,佢可以慳番印花稅款達約1.43億元,足夠買同區彌敦道一個地舖。

佢話政府推出DSD措施旨在打擊物業炒風,但係對長線投資者,就大大加重入市成本,佢相信透過呢種方式買賣物業嘅情況會增加。

近年多次短炒獲利嘅投資者「物流張」,今年四月初以公司名義買入上環孖沙街20至24號地下、閣樓及1樓,成交價6,600萬元,須繳雙倍印花稅約561萬元。

廖偉麟「買殼」首拓酒店

佢買完冇幾耐就即刻以確認人身份放售,嗌價約8,000萬元,仲同準買家傾掂數,願意減價4.25%賣。

不過,交易就以「賣殼」形式進行,同時將原先要畀嘅印花稅,連同該公司一併轉售。新買家計過數,認為可省回印花稅,大家都有着數,張氏約三日帳面袋約1,000萬元,賺幅超過15%。

紀惠集團廖偉麟同有關人士今年十月首度進軍酒店市場,以6.8億元購入嘅灣仔晉逸時代精品酒店,亦透過「買殼」形式購入,每間房涉資約694萬元,如成交以一般物業買賣形式進行,要畀稅約5,780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