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說過風險的其中一個特性是會摧毀資產,惡性通脹就是「部分摧毀」資產的例子。一枚一九九七年值3美分郵票,於未來已因通脹而貶值,但股票卻因能將通脹的影響,轉介到消費者身上而保值甚至升值。

以長線或短線去區別「風險」和「波動性」的想法是錯誤的。風險是一個統稱,如毀滅性(Destruction)或不確定性(Uncertainty),波動性(Volatility)是風險的一種。

雖然說投資者不應過分在意每月波幅,但波動性不可被忽略。不是每個人都有財力成為Bill Bernstein(上周提到提出破壞「四騎士」的美國投資者)口中那種成熟的投資者。想安然度過市場風暴,除了有充足的投資知識和心理質素外,投資者還需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,避免在錯誤的時間被迫蝕賣。如果計劃於未來數年賣出資產,市場波動會是主要的風險。

抗逆講求心理質素

此外,不要低估波動性可能帶來的心理挑戰。Bernstein模擬了一個於三十年代初,在美國的富裕退休人士的財政狀況;他持有一個看似安全的75%/25%股債投資組合(由於他的提款需求不高,所以選擇了較進取的資產組合)。根據Bernstein的分析,該退休人士幾乎肯定會在市場將近見底時恐慌得拋售股票。如果這模擬投資者在股市嚴重虧損的數年堅持原有計劃,他最終是可以捱得過,只可惜當他意識到時,已經太遲。

市場波幅是一種真正、即時的風險,但這幾年受到過多關注。○八年金融危機引申的結果,是基金經理彷彿成了整個基金行業的代言人。焦點由過往的星級股票基金經理,轉移到如格羅斯(Bill Gross)等的債券基金經理身上。而這些新進代言人自然常常提到債券基金的好處——減少波動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