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環向來是「老香港」的標記,但隨着經濟的日益增長,該區由從前的舊式住宅地,發展成商住並存的社區,隨着一幢幢高聳入雲的樓宇拔地而起,現代的氣息甚至蔓延至與西區交界的荷李活道,以及皇后大道西一帶。由於商業活動頻繁,不少上班族及外籍人士均選擇聚居於此,包括四年前落成的盈峰一號,其細單位戶型甚得公司客青睞。

上環盈峰一號走精品豪宅路線。

荷李活道公園充滿中國特色。

荷李活道兩旁舊樓林立。

盈峰一號小檔案

荷李活道、水坑口街與皇后大道西交界,為昔日英軍駐紮之處,附近的海盜賊匪不敢生事,政府又實行宵禁,故這一帶山崗被稱為太平山。

直到一八九○年,港府以公開方式競投,供市民在山崗上擺賣衣服雜貨、看相算命,成為「大笪地」的雛形。其後政府取消實施了四十年的宵禁令,「大笪地」便更加熱鬧。

「大笪地」成集體回憶

惟一九七二年政府因港島區填海工程而收地,將大笪地改建為「荷李活道街市」,一九九二年改建為現時的「荷李活道公園」,供區內街坊消閒運動,從此大笪地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。

由荷李活道公園向南走,會到達太平山街街口,街道開埠前同為華人聚居地之一,其中建於一八五○年的廣福義祠,當年集供奉來港謀生而客死異鄉的華人、暫放靈柩、提供暫宿及義診服務於一身,病人與死者同處一室,惡劣的衞生環境逐漸影響當地居民,於是時任港督撥出鄰旁的普仁街一個地段,興建本港第一所華人醫院─東華醫院,醫院於一八七二年落成。

其後一場鼠疫曾於一八九四年橫掃香港,太平山街衞生環境又未有改善,故災情嚴重,政府惟有回收該區樓宇並清拆「太平地」,進行清潔消毒工作。此疫更促進區內的東華醫院增加西醫服務。至於醫院亦因人口增加而不敷應用,於一九三三年重建,時至今日繼續服務,並計劃於二○一六年起再進行擴充。

沉痛的歷史教訓造就百多年前的醫療改革,太平山街一帶的衞生情況已不能同日而語,加上近年樓宇重建盛行,簇新的樓宇及多家特色餐廳為該區帶來新氣象,包括四年前於和風街落成的盈峰一號。

部分單位享煙花景

盈峰一號前身為電訊盈科的電話機樓,及後改建為樓高39層的物業,於○九年七月竣工,共提供155伙,標準戶主打細單位,另有少量特色戶。單位建築面積由531至1,727方呎,實用率約75%,A及B室分別為三房戶及兩房戶,30樓以上享海景景觀;C及D室為一房戶,主要望皇后大道東及荷李活道一帶樓景;高層C室則望煙花景。

屋苑雖為單幢盤,但盈峰一號的會所設施絕不「求其」,設有影視設備的室外泳池、健身室、兒童遊戲室及空中花園等。此外,屋苑雖位處上環區邊沿,與港鐵上環站有一段距離,但明年西港島線通車後,由屋苑往西營盤站,估計僅需約五分鐘步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