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地傳媒引述國資委官員透露,三中全會後,會對國企採取重要改革措施,包括讓民營企業及投資者買入最多15%國企股權。儘管消息隨即遭國資委否認,但瑞銀認為,內地長遠或會成立投資控股公司,專門投資國企股,減少國有持股。

內地傳媒引述黃淑和表示,讓民營公司及投資者購入國企股權,能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。(資料圖片)

據英文版《中國日報》報道,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接受訪問時表示,國企正處於重組及升級的關鍵階段,分散所有權是重中之重,三中全會後,國企將進行標誌性改革,例如讓民營企業及投資者購入國企股權,使民資在國企有更大決策權,促進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。

報道又引述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白英姿表示,私人投資者可購入國企10至15%股權,但注意到投資國企的財力要求較高,因此允許私企聯合入股。不過,國資委新聞處負責人澄清,有關民間資本最多持有國企15%股權的消息不實,報道對白英姿的觀點表述存在較大誤解。

料學星洲設投資公司

瑞銀環球資產管理環球新興市場及亞太區股票基金經理施斌認為,大型國有銀行及能源公司過去數年增長一般,估值偏低,改革國企是中國經濟最後一塊難啃的麵包。他又說,市場開放將對一直壟斷或主導行業的國企有負面影響,但可同時提高國企的營運效率與管理水平,預期正面影響較大,料中央長遠或會倣效新加坡成立政府投資控股公司,專門投資國企股,將政府持股比例逐步減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