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黨爭肥皂劇落幕,聯儲局未有耐退市,港股寄望全部落在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身上,昨日魚缸水盡鵝飛,大市成交縮到得450億,是九月廿三日以來最奀,恒指跌60點,報23,189點。港匯顯示,近期資金沒明顯流出迹象,不過,基金經理在不同板塊中輪轉的頻率就愈來愈高(簡單講炒得短癮),唔係日日睇住個市的,根本好難捉到手影。

太陽日誌2013/11/5

恒指未能重返高位

趁個市悶悶地,不妨退後幾步去想,美國次按爆煲、雷曼倒閉,於金融市場掀起骨牌式連鎖反應,最終聯儲局透過連番量寬收拾殘局,推高資產價格刺激投資的再膨脹計劃。近幾個月聯儲局對退市前言不對後語,似乎仲想繼續直升機撒銀紙之際,近期華爾街三大指數中,兩個先後創歷史新高。反之,雖然有港元與美元掛鈎的資金氾濫優勢,但港股並未完全承接美股強勢,自○八年低位10,676點反彈,去到一○年高位24,989點後,輾轉快將三年,但港股依然未能重遊舊地,在16,000至24,000點之內浮浮沉沉,二月至今恒指四次上試23,500至24,000點仍舊無功而還。

從歷史角度,20倍PE以上的港股算貴,10倍樓下叫平,現時一三年預期市盈率11.1倍,是靠近低端一方,主因是近年恒指加入了國企為成分股,而當中重磅的內銀估值又屢創新低所致(國指一三年PE僅7.9!約是歷史平均的三分之二)。內地經濟硬着陸的風險溢價,很大部分已計入港股估值內。過往,超賣或超買的極端估值,僅會有短暫時間出現,市場很快會自行調節,作出修正,但今時今日卻往往是持續一段頗長時間(去年底至恒指PE介乎8.8至12倍之間)。中國經濟前景的不明朗性,已成為長遠困擾港股的結構性問題。

超市百貨股可冷敲

俗語話炒股唔炒市,其實撇除一些受經濟氣氛影響的大型中資巨企,今年唔少股票表現仲係相當理想。最近有美資行舉行上市公司高管與基金經理的大型會議,踏入第四季,基金經理最有興趣的公司類別,殊不意外,是一眾內地互聯網及手遊公司,其次係一孩政策醞釀調整下受惠的乳業及嬰兒奶粉股,兩類都是絕佳的抵禦經濟逆風選擇。

比較有趣的是,沉寂多時的體育用品及零售消費類別公司,例如安踏(02020)的接單量止跌後,紛紛從低位回升,當中零售消費尤其係超市百貨股,除高鑫零售(06808)之外,大部分股價近年低處未算低,似乎鍾愛高賠率冷門股的,可以搵時間做吓功課。

滙控(00005)尋日收市後出季績,第三季列帳基準稅前溢利45.3億(美元.下同),按年升30%,母公司股東應佔利潤32億元,升28.1%,業績稍稍差過市場估計。睇過幾間大行的即市評論,簡單講營業額比大行估計低1至3%左右,成本佔收入比例及淨利息收入都差過預期,唯獨撥備比估計少,一級資本比率升至10.6%,改善幅度快過預期。

總括而言季績麻麻,但今年以來滙控股價走勢落後於歐美銀行股,勝在夠平,相信亦係季績後股價在倫敦市先跌後回升的主因。而教筆者稍稍失望的是,滙控仲未有準備增加派息甚至回購先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