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輸及房屋局公布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數據,第三季施工量按季大跌五成六,然而以全年施工量計,首三季已達一萬零六百伙,施工量連續四年超過一萬伙水平,一改以往偏低狀況;落成量則連升兩季至過去三季新高,首三季落成量共約四千四百伙,雖然全年未能超越一萬伙,但由施工量中長線保持增長推測,未來落成量逐步增加,盡在預期之內。

綜合數據所反映的土地供應,與每年二萬伙的目標仍有距離,政府可爭取的空間,還在於鐵路住宅項目的推出,預料會力谷,明年首季能推。目前截至第三季未建(扣除已預售)並計及已落成未售,以及已批出土地隨時動工的住宅總量,估計未來三至四年的潛在新增供應共七萬二千伙,意味着住房供應上升是具有持續性的。供應持續增加的過程,勢必影響未來樓房重新定價的預期,樓市價升量跌將根本改變。

現時房屋供應的形勢,反映政府幾年來落力追補土地供應,開始日漸顯現效果。供應陸續有來,推動發展商加快推售新盤,為求促銷更減價或提供優惠,然而,業界仍抱怨「買地快、賣樓慢」。出現這種情況,並不是需求跟不上供應,而是辣招發揮着抑制需求的效果,實際上由於寬鬆政策退市的預期已發酵,樓市亦進入轉角期,銷售未如旺盛時期並不奇。

住宅銷售慢不是需求弱,而是香港社會的現實需求很大,根據長策會推算,未來十年涵蓋投資需求的住宅需求是四十四萬九千七百伙,年均近四萬五千伙,即使需求均衡釋放,目前的供應量仍顯得十分不足,何況近幾年購買力一直積壓。由此可知,儘管供應在持續增加,但以往由政府一手打造的供應斷層,遠遠未修復,欠帳仍待「找數」。

第三季施工量大跌,未知是否因為「買地快、賣樓慢」的緣故,起樓放慢了手腳。發展商對此的回應是,發展商已不停起樓,但是政府因有關部門人手不足,審批進度仍慢。可知要增加一手供應,不純粹是土地供應有多大的潛在量,而是由行政運作到發展商起樓要能夠配合。賣地快而行政運作未配合,或起樓進度延誤,應市供應量亦難兌現。

不論政府長遠房策,描述如何天花龍鳳,其實達致市民安居目的,政府須努力的就是就供應與需求的動態平衡下苦功,因此對樓市長遠穩定發展的追求,面臨兩條戰線,一方面要加大力度,修復供應的斷層;另一方面注視供應動態,隨着量增態勢調整辣招的負面效應,有序釋放購買力。否則,供應嚴重不足能釀危機,購買力過分積壓也釀危機。

就現狀和可見的未來,供應保持增加,只是樓市的重新平衡走穩了第一步,對於達到樓市回順的終點目標,還有漫漫長路。期間的挑戰多多,包括發掘可用的建房用地,以及退市引起逆轉時降低市場震盪。值得提出的是,政府埋頭增加供應,未顧及抬頭看管治理念、市場機制,還未從高樓價的舊模式走出來,亦即由體制到市場的革新,仍落後於實際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