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發展商紛紛透過優惠,變相減價促銷新盤,德銀發表報告認為,這是樓市調整訊號,預期未來十二個月樓價跌15至20%,更直言若本港競爭力持續下降,本港樓價有機會自高位回落50%才見底。同時,北京市突推「京七條」遏抑樓市升勢,導致中港地產股雙雙下挫,市值蒸發共逾287億元。

德銀認為,香港樓價最惡劣情況下有機會回落一半。(資料圖片)

本港地產股普遍受壓

市場普遍看淡本港樓價走勢

德銀表示,根據過去樓市周期走勢,近期新盤高調降價,例如新地(00016)透過多項優惠重推九龍站天璽,反映發展商定價取態轉變,預期未來數個月,二手樓價會受影響而跟隨減價,目前預期未來十二個月內,住宅價格會跌15至20%。

上海前海撬走外資

不過,是次下跌周期中,樓價自今年高位起計的實質跌幅,有機會高達50%。這個最壞情況,是基於本港競爭力持續下降,令現時的高樓價無法長久維持。該行表示,對本港競爭力構成的壓力,長遠來自上海自貿區及深圳前海金融服務區,過去海外投資者主要以香港為基地,但現時則會考慮其他地區,改變投資布局,一直是香港經濟支柱的金融服務業將受到挑戰,憂慮香港競爭力會持續下降。

德銀又表示,根據過去本港樓市周期,樓價自高位回調至谷底的跌幅不少於四成,雖然目前以償債能力衡量的樓宇購買力依然高過九七年,但問題是現數值受低息環境影響,若以樓價對收入比例加入按揭利率變動因素,住宅樓價最高可跌五成,同時看淡本港甲級寫字樓前景。該行較看好內地業務比重較高的地產股,首選新地、九倉(00004)及恒隆地產(00101)。

券商學者不太悲觀

不過,中信証券國際房地產研究部執行董事顏偉洪認為,發展商自己會作出「調控」,近期減價只因政府「辣招」影響需求下降,即使蔓延至中小型住宅,未來十二個月樓價只會下跌10至20%,因相信發展商不會「推冧個市」,樓價出現壓力時自然會「自我克制,唔推咁多」。

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相信,最大影響因素是美息,然而明年美息最多加兩厘,本港按息不會高於四厘,雖然供樓負擔增加,但市民工資足以應付,預期明年樓市最多只會下跌十多個巴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