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地利率市場化,邁出撤銷貸款利率下限後,存款利率撤限自然而然成為後續的關注。較早前,人大財經委副主委吳曉靈認為,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是利率市場化最後一步,起碼今年或明年不放開。這似乎為存款利率撤限採慢速定調,其實利率市場化基調早已確定:先貸款後存款,先長期後短期。如果說利率市場化是一項關鍵性改革,那麼先已凸顯了改革有緊迫性,與慢工細活求穩的矛盾。

然而,在「先貸款後存款」落定後,近期就存款利率撤限,業界做出了搶閘動作。上海少數銀行已上浮了五年期定存利率,執行了基準利率一點一倍,這不似是統一的行動部署,恐怕與個別銀行有擴存款基礎需要相關。但循「先長期後短期」的原則,五年期定存撤限,是注定先行、遲早要行的,少數銀行搶閘算不上是壞事,也不會改變整體慢工細活的取態。

當前五年期定存利率,逼近銀行資金成本上限,基本無利可圖,而且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佔比極低,利率搶閘撤限的影響不大。可以預期,在現行的三年、兩年、一年、半年、三個月、活期的存款體系中依序放開,肯定漸進得來是愈行愈敏感、愈行愈保守。五年期定存利率撤限出現搶閘現象,並不意味着有進程加速的部署。

存款利率撤限,可以說有兩個大關節點,一個是存款保險制的確立。內地就此有不同意見,有人說存保制在利率市場化前一定要出台;有人說利率市場化後才有存保制,也大有經濟體如此。重要的是當局如何選擇,目前看大銀行自恃享有國家信用隱性擔保,不着急推動存保制,令人擔心當局顧及須存保制護航,放慢利率市場化進度,以等存保制成事。

另一個是理財及信託產品不衰,利率競爭不立。如果說五年期定存是銀行的雞肋,那麼理財及信託產品才是銀行的搖錢樹,在理財及信託產品大行其道之際,利率的市場化競爭難以形成。由於理財及信託產品超高息,擁有異常的吸金力,壓倒銀行客戶對定存的注重,一旦理財及信託產品衰落,銀行客戶將會重新聚焦於定存。

利率市場化留給市場的偏見,認定這是銀行的緊箍咒,是需要改變的。專注於其負面,會造成改革的阻力,其實利率市場化對銀行經營,有着重大推動力。利率市場化帶來利率不確定,將使利率衍生產品進入發展、興旺時期,銀行擁有豐富產品和資產創新的空間,向客戶提供風險管理及個性化服務,成為銀行發展的新一輪機遇。

利率市場化是經營更全面的推動力,銀行要擺脫壟斷形成的懶漢式經營習慣,應歡迎及投身利率市場化,促成利率改革自下而上的動力。利率市場化自上而下改革,有自下而上動力的配合,既增加成功度也更有效率,並非要一味求慢工出細活。如果當局自以為循序漸進就是慢速推進,慢就是穩,那是天大的誤解,利率市場化早接軌國際既是遲早要做,且對存戶增加財富收入、減少補貼銀行有利,那就遲不如早、慢不如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