究竟愈多人置業、愈多人失業理論是否適用於香港和亞洲區呢?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說:「即使(該工作報告)睇圖表會發現失業率與置業比率有正比例關係,但背後會有更多因素左右結果。」例如經濟差異,社會福利等,置業影響就業未必適用於亞洲。

他指,歐洲國家經濟和金融很多在百多年前已起飛,歷史愈長,表示家庭財富可以用更長時間去累積,當中房產可以是繼承自上一兩代,房產擁有人未必是原買家,沒有按揭負擔但可以住大屋,找工作動力較低。

莊太量:應鼓勵就業

加上不少歐美國家如希臘和西班牙,福利制度過分完善,不用工作亦可以有穩定收入,有樓揸手但失業的個案比比皆是。相反香港近代經濟和金融歷史只是短短幾十年,房產擁有人通常是原買家,缺乏福利亦迫使市民在工作打拚。而香港置業比率約五成,失業率長期維持在4%以下。台北、吉隆坡和新加坡的置業比率逾八成,失業率也僅在3至4%左右。根據上述數據,證明置業影響就業的論調不能在亞洲適用。

但莊太量不贊成政府要制訂政策去幫助市民置業,認為買樓或租樓始終涉及投資決定。反而政府應鼓勵就業,及在房屋供應上,提供不同價格的樓宇供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