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港新股市場尚未真正復甦,市場擔心上半年部分趕上市的新股岌岌可危。(資料圖片)

首間南韓註冊企業萬都中國(01356)押後上市,市場擔心上半年趕上市的新股岌岌可危。市場預計六月約有10隻新股上市,投行界透露,即使兩大新股成功上市,本港新股市場並未真正復甦,新股要順利掛牌需視乎行業及規模;有外資投行主管更指,隨時有下一間「上市撻Q」企業。

本港新股市場尚未真正復甦,市場擔心上半年部分趕上市的新股岌岌可危。(資料圖片)

六月部分排隊上市新股

萬都「難產」恐有翻版

有外資投行主管直言,參考車企萬都的遭遇,擔心會有其他企業,成為下一隻「難產」的新股。「萬都中國一向較少機構投資者留意,原因是行業問題。」他認為,現時內地汽車市場發展不如以往高速增長,市場需求明顯放緩,而且汽車銷售有別於一般零售消費品,不是單靠分店布點多,就對銷售有刺激作用。

另外有美資投行人士指,金融類新股較多人留意,醫療股亦較受青睞,但消費類新股已不再吃香,但仍會有市場;至於內房股則持平,主要由於本港已有不少已上市內房股,投資者亦對行業相當熟悉,要有獨特優勝之處才有賣點,例如土儲足夠、銷售理想、某地區龍頭、持有的地皮優質、與政府有緊密聯繫等,而現時主打剛性需求及於一、二線城市發展的內房企業則較具盈利能力。

新股的集資規模亦是機構投資者主要考慮因素。有投行主管指萬都及和諧集資規模「太細」,萬都約籌2億美元,和諧集資3億美元。「大概籌5至8億美元,有一定集資規模,機構投資者先有興趣,集資1至2億美元,普遍興趣不大。」

大型企業相對吸引

兩大新股中石化煉化工程(02386)及銀河證券(06881)雖成功上市,市場一直憧憬本港新股重現生氣。投行人士均指新股市場並非真正復甦,投資者認購時更趨「揀擇」,對規模大的巨型新股、中資、國企等相對穩健會留意,但市場反應要視乎實際情況,難以短期容納多隻「巨無霸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