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值工具 光環消失

國際金價狂瀉,使亞洲市場黃金現貨需求急升,很多人都爭相為此輪跌市做好「黃金儲備」,趁金價大跌時進場大買。在經歷金價大跌市後,技術層面已屬嚴重超跌,但在現貨市場,卻出現超買的現象,大量購入金飾及金條「以備不時之需」。若現時金價仍徘徊在低水平,預期金舖生意仍是旺場。

隨着金價跌至兩年的新低點,黃金指數股票型的產品便淨流出112億美元,為一一年來最多,同期全球及美國股票基金卻淨流入212.5億美元,似乎黃金受到市場看淡,失血情況未止。

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報告顯示,全球中央銀行都是這次黃金跌勢的最大輸家,他們持有31,694.8噸的黃金,佔所有已開採黃金的差不多兩成,自一一年九月創下每安士1,920美元的最高紀錄,至今已重挫29%。據南韓當地傳媒報道,南韓央行便可能因金價重挫而虧損8億美元。

相反,全球股市在經濟與企業盈利增長,以及通脹紓緩下,這兩年都上揚不少,故黃金這傳統保值工具都相對失色。有分析師曾形容,投資者是希望尋求能帶來收益或具有增長潛力的投資或資產類別,但黃金卻兩者都不是,尤其是最近的持續跌勢,更讓投資者失去信心。

國際金融財務策劃師學會委員 鄺紫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