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房結隊來港 上市今非昔比

有報道稱,至少有六家內地房企,打算今年來港上市,共籌資十六點五億美元,基本都拍上了擔任保薦的投行。內地房企結隊來港上市事出有因,像此情況的上市盛景以往有過,但今時今日難再與以往攀比。何況不管是首次掛牌的IPO,還是「借殼」上市,內房龍頭該來的已經來了,再來的可能多屬二、三線內房企業,這也是不能與盛景相比的。

內房來港上市,主要是希望搭起一個長期融資平台,顯示由龍頭房企先行一步,到二、三線房企跟風,內房的融資模式發生改變,力圖擺脫單純依賴信貸的舊習慣。內房這一步改變,全拜調控加緊縮的政策所賜。先行一步的內房龍頭,得以在香港資金充裕的資本市場,多種形式地補充資金,成本要比在內地借貸廉宜得多,是香港平台的吸引所在。

當然,要擠入香港融資平台,內地房企不能不付出任何代價,尤其現今投資者的眼光,已經變得有些冷。以往在市況不就時,有的內房「自視過高」,以致上市折戟,現在的內地房企對市場了解已加深,知道順應投資者較低市盈率、較大折讓定價,是其認為應付的代價,背後所包含的期望,是吃頭虧而賺尾注,為擠入香港這個融資平台以屈求伸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內房在市場歷練中也開始學精了。以往靠售樓盈利作唯一收益,現在轉而開拓投資物業,近年一些有實力的房企,投資物業的版圖甚至布局到國外都會城市,得到的好處在於,在調控而致銷售停滯時,投資物業的公允值提升,能起到補充盈利不足的作用,利用這種「合法」會計的粉飾,降低了資產價值體現在市值的實質折讓。

內房很在意定價低的話,本就不應結隊上市,因為密集、結隊上市,意味着供應多難有「叫座力」。但明知有這層原因,內房還要結隊上市,顯示了迫切的態度,眼看A股氣候難成,中證監仍會較長時間收緊IPO,二、三線房企等不及中證監放開閘門,轉而急切打道來港。投資者對這類房企難免心有疑慮,證監會應為保障投資者,把好發審這道關。

除了內房本身基本因素的疑慮,內地房企哪管你是龍頭還是二、三線,刻下都共同面對政策風險,在調控不放鬆之下,中央隨時會因樓市不聽話出招調控。不過調控政策對房企是同一金鐘罩,二、三線房企更多一重的,就是在市場競爭方面的弱勢。基於這一重考慮,投資者對定價往往有更高的折讓期望,內房想上市成功,對此不能不給予考慮。

港股迎來內房新一輪上市潮,將是在內房概念上,投資者與內房企業的新一輪磨合。實際上,從已上市的內房股的表現看,投資者受落程度還是頗高的,這一輪要來的房企,撇開其本身條件,在宏觀上看剛性需求、看城鎮化前景,並非沒有可投資之道。加上二、三線房企開拓的多是二、三線城市,更加切合城鎮化政策,不能否定其投資價值,在風險與價值間求得平衡,將是投資者要做的功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