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救市無能 民間財富埋單

歐洲搶劫式救助塞浦路斯,不但激起相關國家及民眾的憤慨,也令全球側目兼惶然,擔心一旦危機燒到,政府效尤。為了安撫情緒,歐盟官員急急大派定心丸,指救塞措施是特例,並非可供日後援引照搬的「樣辦」。有「末日博士」之稱的麥嘉華表示,截至目前為止,歐美的紓困行動,都是由納稅人埋單,未來總有一天有產者及有錢人都將付出代價,總有一天政府會從人民的存款中取走兩、三成財富。麥嘉華猶如批駁歐盟官員說法,描述了更惡劣的情景。

要問市場信哪一種說法,必然是信麥嘉華多於信歐盟。其實自歐債危機爆發、一路救市以來,歐洲領導者的優柔寡斷一直備受批評,除此之外,決策中體現的雙重標準,對成員國幫大壓小,罔顧後果欺凌弱國,種種做法將決策不當表露無遺。難怪被論者抨為「愚蠢」,救塞開掠奪存款之風,更為愚蠢之極,以致信用掃地。

歐洲領導者打救危機,一直抗拒孭責上身,卻向求援國濫施苛刻條件,救援希臘時,促成向債券持有人賴債七成半,還要該國執行嚴格的財政緊縮,後來多家國際機構都批評,當局要求的過度緊縮不當;到救援塞浦路斯,更升級到直接打劫存款,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,頗有名為救援,實是把求援國往火坑推之嫌,如此救援何異於敗壞當局信用。

正因為有了救塞「打劫」存款的「樣辦」,麥嘉華的說法顯得「言之有據」,足可令市場相信,有先例就必有後效。其實,不用麥嘉華挑明,歐美的紓困行動,終由納稅人埋單是眾人皆知的事實,歐美各國政府早已債台高築,有甚麼本事出資打救危機?所有紓困招式哪怕五花八門,兜兜轉轉債務最終還不是落在納稅人頭上。

至於「打劫」有產者及有錢人,是不敷填數的必然。其實早在救塞出招之前,由股神巴菲特在美國提倡富人稅,到法國實施高達百分之六十的富人稅,「打劫」社會富有階層的措施已漸成型,只差隨危機深化日漸席捲更多國家,因此市場有甚麼理由不相信麥嘉華所說的,政府可能取走人民兩、三成財富呢?

值得注意的是,麥嘉華亦認為,理論上不應確立存款保障制度,他以塞國為例,觀乎當地銀行業存息高達六厘,意思是基於投資角度的「高風險高回報」原則,存戶理應知道當中風險。麥嘉華想指明,存款保障制度的負面作用,讓存戶忽略了存款時選擇銀行,自身應負起的責任。亦即是存戶「食得鹹魚抵得渴」,享有高回報就要預備可能輸大鑊。

存款保障是各國普遍採用的制度,是行之有效的信心保障,在金融危機中體現為銀行業的「定海神針」。像塞國銀行存息竟高達六厘,得問個為甚麼?沒甚麼問題,銀行不會無端放高息,這是政府監管要發現、要防患未然的責任。塞國等到風險冚不住,危機終引爆才收拾殘局,先是監管失責,後致銀行失救,再有「打劫」存款的措施,說到底這是政府引致的後果,指存款保障制度為禍根,如同板子打錯了屁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