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中產 逆境自強

早前年薪三百多萬的財爺曾俊華自稱中產,金句一出,全城嘩然。如果以他的入息為標準,相信不少愛喝咖啡、又喜歡看法國電影的中環上班族都會立即變成基層。社會上對中產定義模糊,但以「比上不足、比下有餘」就最適合形容這班社會的夾心階層,所謂中產之苦,又有幾苦?金融界的中產族又如何抗衡?

信誠張智威:交稅最多福利最少

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(Alvin)直言每年都需交重稅,但可以享受的社會福利卻少之又少,覺得自己算是中產的一分子。他稱:「對我來說,中產就是交稅最多,福利最少的一群人吧!政府支援的交通津貼、書簿費津貼,中產通通都無,預算案公布退稅,但中產受惠不多。」

除交稅外,「中產之苦」就是供樓壓力。「幸好當年買樓首期畀得多,供樓未算最苦」。未計交稅,每月開支已逾五萬元。

他坦言,自從一歲的女兒出生之後,開支負擔更為重。女兒Cecilia參加的Playgroup(學前遊戲班),學費每月2,500元,一年就3萬元,單為女兒的每月開支已超過1萬元,而且將來入讀幼稚園,學費不斷加,他笑言「兒女債」只會有增無減。

分散財政負擔減風險

中產表面看似風光,背後卻承受巨大經濟壓力,在中環上班的Alvin表示,通脹近年升溫,過年後,中環食肆紛紛加價,家庭理財須緊守「量入為出」的原則,「舉例當月入一萬元,定必不可以用盡,為了子女着想,一定要買保險,扣除保險之外,應該有兩至三成作現金儲備。」

Alvin與太太財政獨立,他認為,家庭理財不應該將財政壓力側重於任何一方,他稱:「若果重擔只放在一個人身上,萬一他發生甚麼意外,這頭家就會散,所以錢由大家分開儲,當需要時就一齊夾好了。」

康宏傅惠賢:年薪75萬先夠生活

有妻有兒女、有車又有樓,康宏金融副總監傅惠賢(Zuriel)集齊「四仔主義」,是典型中產家庭。

外間多數認定統計處公布中等家庭月入8,500至44,000元為中產家庭,對於月入多少才算是中產?Zuriel稱:「過去十年,以每年通脹平均4%,累積起來,相當於約50%增幅,若十年前中產家庭每年收入約50萬元,我覺得現在年收入要有75萬元,平均月入6萬至7萬才足以維持同等的生活質素。」

Zuriel表示,未計及交稅,每月的家庭開支已逾八萬元,每逢到了稅季,更形容交稅猶如「放血」。他認為,「中產之苦」在於收入愈高,開支及負債相應提高,他引用暢銷書《窮爸爸.富爸爸》的說法,中產很難跳出「老鼠圈」的循環。「當你出來工作一段時間,入息增加,由原來3萬至4萬元,升職、跳槽後,人工加至6萬,雖然收入上漲,但其實你的開支亦相應增加,可能你已是主管級,要帶領一個團隊,需要更多社交開支;能力所及,又會希望買層更大的樓,負債因而增加。」

Zuriel同意中產對生活有要求,一年可能數次出外旅遊;出外用餐,亦會選擇較好的餐廳,龐大的開支壓力隨之而來。他表示,子女出生之後,衍生的開支更會愈來愈多,「你希望給他們更好的教育,參加不同的興趣班,每課200元,每星期上數課,一個月就花上數千元;或者上好一點的私立幼稚園,學費最少每月4,000元;又會希望讓他們見多識廣,一年多去數次旅行,有時亦會帶父母同行,兩個人變成六個人,可能連去台灣都要花上幾萬元了。」

審慎樂觀 重錘高息債

Zuriel笑指太太才是家中的財政大臣,不過,他有份為家庭制訂一套理財策劃:最少預留家庭三個月總開支作現金儲備,並最少以收入的15%作持久儲蓄投資,揀選風險低且長遠能增值的投資工具。

對於今年的投資環境,他抱審慎樂觀態度,除將六成投資放在股票基金,其餘投資大中華債券基金,因喜歡其派息高而穩定。他表示,衡量過自己風險承受能力,認為環球債券基金過於保守,故選擇年息達8至9厘、風險程度為中至中高的債券基金都是合理。

現代中產薪酬待遇今非昔比

香港中產不斷呻苦,跟社會變化有莫大關係。有研究中產階級的社會系學者表示,現代中產最「痛」乃在於工作環境中獲取的回報和津貼愈來愈少。

港大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,近年大學生薪金急跌,公務員、教師等「鐵飯碗」的福利亦銳減,現代中產已經很難擁有上一、兩代中產人士的生活質素。他稱,現代中產面對的最大問題,並非政府補貼太少,而是在大學學位泛濫下,公司留住具學歷員工的誘因漸減,變相中產的生活水平自然大打折扣。

星洲福利政策可參考

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稱,與香港長期競賽的新加坡,國民可提取部分退休金作為買屋首期,大部分人口更可購買政府房屋,價格一般為私樓的半價以下。不過,新加坡人不論收入,每月都須將薪金的三、四成上繳交稅,可謂「羊毛出在羊身上」。

新加坡的公積金計劃規定僱主及僱員每月按工資比例供款(三十五歲以下供款率為36%),且劃分為普通、醫療儲蓄及特別帳戶,當中已包含購屋、保險、甚至子女教育或醫療等費用。

康宏傅惠賢(右二)指應該最少預留家庭三個月總開支作現金儲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