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中國伯南克」別抬舉周小川

有關周小川過退休之齡,連任人民銀行行長的傳言,大有機會傳聞成真。有身份的官員、有地位的學者,放聲氣撐周小川續掌央行的愈來愈多,固然顯示其得人心的一面,周小川作為學者型官僚,能在國內外都吃得開,在中國亦屬稀有,恐怕亦成為其退不下來的原因。社會上這種「無可替代」想法,無疑透現對內地貨幣政策行差踏錯風險的擔心,周小川成為不二之選,是面對全球不穩金融形勢,外界希望中國不要出現政策失誤,甚至不確定。

周小川即使嘉評如潮,亦不至於如有些媒體,將周小川稱為「中國伯南克」,借伯南克來抬舉周小川,頗有誇張取媚之嫌。雖然彼此皆為大國央行掌門,但各自所處國情不同,職務的責任、地位及影響力差別很大,因此伯南克是伯南克,周小川還周小川,不應貿然妄作攀比。

周小川與伯南克或其他央行行長的根本不同,在於一個是要聽命於政治領導人,一個則獨立於政治領袖,不同的決策環境。日前周小川坦承有做錯的地方,做得不足的地方。然而,正如央行前顧問余永定否定「中國伯南克」之說時所表明的,重要決定都是集體作出的,所以可能會錯過抗擊通脹的最佳時機,因為決定須得到上頭的批准,有時上面要耽擱很久才會「放行」。可見中國的國情注定周小川,不會像伯南克那樣決策。

久等上頭批准,以致錯過抗擊通脹的最佳時機,或者政策緊縮過龍,的確曾發生。周小川掌央行任內,像這樣的「掣肘」不在少數,周小川所坦承的做錯,外界分不開是其本人的責任,還是集體的或上頭的責任。中國的央行行長通常不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成員,也不是政治局常委,而其任何決策恰恰要等這兩個黨政核心拍板,同時還可能被國務院其他部委「作梗」,譬如央行的匯率政策,商務部就少不了說三道四。

過往周小川無疑是「口術大師」,不但經常作出口頭暗示、表態,還經常發表闡述政策的文章。現在看來,發文發聲但求三種作用:一是左右市場情緒和預期;二是預告或解釋政策決定;三是提示或提請政府部門對決策拍板或配合。但周小川追求改革的開明形象,仍然使他受到歡迎,「人和」優勢成為撐其續掌央行的有力因素。

如若續掌央行,對周小川來說有開拓的責任,包括已邁開大步的人民幣國際化,以及已「爆響口」的利率市場化,如何有效推進,但更緊要的是,還要為過往政策的後遺收拾殘局,亦即既要堅持改革,又要有技巧地參與調控。因為內地的貨幣現狀隱患處處,人大財經委副主委吳曉靈既撐周小川連任,又促央行管住信貸、管住貨幣,正是因為貨幣的隱患多多,風險堪憂。

人行在去年中開始密集地運用公開市場操作,把逆回購、正回購作為主要手段,就是在收拾以往的政策後遺,消除隱患,一旦續掌央行還得繼續。從央行的任務可見,其延續性是毫無疑問的,周小川表明不會放寬貨幣政策,正常不過。港股作出過大反應,只是以往對政策放寬的預期過了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