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溫和復甦 安倍執身彩

日本政府向上修訂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,實質國內生產總值(GDP)由初步統計的負增百分之零點四,上調為增長百分之零點二,是連續兩個季度萎縮後,首次出現正增長的溫和復甦。這個趨勢出現早有兆頭,日本央行早前罕見地連續三個月上調經濟前景評估,已經帶出「經濟停止下滑」的主調,措辭日益樂觀顯得勢頭已成。經濟停止下滑向上行的趨勢既成,市場因而預計今年首季日本經濟,有望延續正增長。

日本經濟這股東風,裨益安倍新政府借力發圍。當然可以肯定,日本經濟復甦的嫩芽,不是「安倍經濟學」栽培起來的,這是前朝財政刺激及貨幣寬鬆的收穫,說是有被安倍擠走的央行前行長白川方明的手影,應該更為恰當。因為安倍想要的貨幣寬鬆,比此前的有過之而無不及,可望延續市場的貨幣寬鬆預期,推動經濟的既成趨勢前行。

日本溫和復甦的重要意義在於,標誌經濟走出了兩大災難:一是金融海嘯的衝擊;二是「三.一一」大地震的破壞,收復了以往的失地。儘管歐債危機仍是揮不去的陰影,但日本經濟已奠下了基礎,對歐債有了更大的抗震力。如果美國復甦成勢,全球經濟趨向更好,則日本經濟仍可以借力向前,走出一段持續溫和復甦的旅程。

日本溫和復甦並可望有所持續,主要原因有二:其一,大地震災難雖造成破壞,也帶來重建機會。震後供應鏈嚴重受損,使日本季度GDP年率的降幅達百分之三點七,嚴重的破壞導致政府注資修復,重建相關的公共支出高達十九萬億日圓,相當於約二千四百億美元。內需隨之爆發,數據顯示經濟的內需與外需貢獻度相差高達十倍,在外需慘淡之下,內需支撐起對經濟的刺激。

其二,日圓由強轉弱並形成貶值預期,利好產業形勢逆轉。隨着日本供應鏈的修復,趕上了圓匯轉而貶值,諸如掙扎於升值之苦的汽車產業等,迅即回復生氣。據計算,日圓兌歐元每升值一日圓,豐田公司的營業利潤損失五十億日圓,索尼損失六十億日圓。情勢反轉過來,企業的得益可見,出口的刺激效應亦逐漸彰顯,當前企業對「安倍經濟學」更懷期待,出口復甦的觀感更加正面。

應當注意的是,日本內需的提振主要與公共開支相關,同時體現外需的出口有望銜接上來,但究其實,民眾收入不漲而物價上漲,使得社會消費繼續疲弱,無疑構成內需到一定時候可能「斷纜」的隱憂。外需難以大幅提振,內需一旦失勢,目前的溫和復甦能走多遠,經濟活力能維持多久,是不無疑問的。

不難想像,沒有大規模的震後重建,就算貨幣政策再寬鬆,作用亦是有限,內需轉弱外需難強的日子還會來。安倍執到溫和復甦的彩頭,雄心勃勃之際最好神志清醒,僅靠狂印銀紙,能沿此勢頭延續更強復甦,實存疑問,何況「安倍經濟學」的目標是戰勝通縮,食品及零售等民生行業,依然疲弱不振,將令其目標難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