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動減支兩黨鬥 投資市場陷迷離

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簽署了總統行政令,正式啟動自動減支計劃,這是美國歷史罕見的事件,事態發展可能持續數月,有待民主共和兩黨「攤牌」。在全球經濟未穩之際,事件的影響難免備受關注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在第一時間警告,將重新評估事件對美國及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測。事實上,「大限」到來之際,投資市場已作出反應,出現了震盪,畢竟事件改變了全球宏觀經濟的氣氛,令早前的風險胃納主導,向避險需求主導轉變。

事件實際影響如何,外間各有揣測,就經濟增長形勢而言,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期,將把美國經濟增長降低零點六個百分點,自動減支一旦持續,將減少七十五萬個職位。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又認為,市場已完全消化短期影響,美國經濟料將出現放緩,至少短暫放緩。然而,瑞銀認為即使自動減支啟動,也不大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。

各有揣測是因為各有目的。由民主黨主導的政府,大談行政運作「慢駛」,引發諸多民生災難,渲染悲觀看法;共和黨則回應,政府誇大分段強行削赤的「毀滅性預測」,是在預測一場根本不會發生的災難。有分析直言,如果自動減支引發災難,是因為政府選擇把事件變成災難,從而可理直氣壯地責備共和黨人。鬼打鬼、狗咬狗的政治現實,造就了態度不同的側重。強制減支生效顯示,美國沒有迅速、有效的方法解決削赤減債難題,這是事件不可忽略的前提。

共和黨在上次「財政懸崖」,被民主黨逼入死角,最後一刻被迫妥協。民主黨小勝共和黨後,今勻照辦煮碗,似乎已難降服共和黨。在食過死貓後,共和黨決意與奧巴馬周旋力鬥,誓要贏番啖氣、挽回面子,兩黨互不相讓的態度,使得解決問題的表面機會大降,換言之,對減赤計劃逐項提上日程,市場不能不作好心理準備,亦即美國短期經濟放緩、失業改善逆轉,很大可能成為事實。

依現時情勢預測,兩黨可能決意僵持,任憑自動減赤發生,然後看看社會及公眾如何反應。只有在強烈民意反應的推動下,才會促成兩黨的妥協,阻止三月二十七日政府面臨關門。基於這一判斷,美聯儲仍然是經濟失火的救火隊,儘管退市的說法日益風傳,但美聯儲絕不輕易邁出退市這一步,也就是說量化寬鬆、買債照樣是「例行動作」,因此未來仍舊將是現實很兇險,但市場很疊水的局面。

雖然理論上,像美國那樣的巨額財赤及債務,早就應該邁出堅實的削赤減債步伐,但亦可以預計福利社會難以由奢入儉,不免觸發像歐洲那樣的社會抗議,迫使兩黨認真解決分歧。其實,市場對僵局最後獲得解決,是抱有很強預期的,關鍵在於當事態在發展過程中,做好做淡頗有一番角力引致投資市場波動。會否重演以往每逢出現危情,美債等美元資產反而成為受追捧的避險工具?正因如此,在「墮崖」陰影之下,市場失去方向,表現撲朔迷離是當前的大概率事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