卜架人語:金融語言偽術 粉飾自保皆宜

據說,香港政壇上存在着語言偽術!我非從政,亦對政治沒有太大興趣。但是,作為業內人士,金融市場中的語言偽術,我卻略有認識。當然,不知是否奴性驅使?我永遠覺得英語原本層次較高,所以今日我會盡力以我唐人街企堂的英語水平,全力做到中英對照。相信,對有意在金融市場發展的年輕人,熟悉後可供備用。

跑贏(Outperform):投行研究報告也好,基金公司宣傳刊物也好,常常會用「跑贏」來形容某隻股份,或自己旗下某個基金的表現。「跑贏」的意思,是較主要指標,又或者同儕好。作為投資者,大市升40%,你跑贏一個巴仙,怎麼都是錦上添花。但假若大盤跌40%,而你跑贏一個巴仙,只跌39%,痛苦則毫無差別。硬要將標準扭曲成「跑贏」或「跑輸」,是希望在跌市時有粉飾的餘地。

資金帶動(Liquidity Driven):當大市大成交大升,而所謂分析員又或者策略師找不到好的解釋,很多時只能說句「資金市」敷衍了事,尤其是大市估值已經很高之時。資金氾濫,有財階級被迫投資保值,這不是甚麼大不了的獨到分析,是一如水向下流的常識。要千萬年薪的大行策略師,用尋常百姓口脗,說大市升是因為錢多,確實有失身份。

量化寬鬆世紀大話

量化寬鬆(Quantitative Easing):明明是在印鈔,發達國家的政客、經濟學家和金融專才,卻要美其名曰「量化寬鬆」,可能是這個世紀最大的大話。一次大戰後的德國、上世紀末的阿根廷和民國末期的經驗告訴大家,單一個國家印鈔,會造成其國內瘋狂通脹,最後人民對國家貨幣甚至金融經濟體系信心全失,最終國家崩潰。但現在全球主要貨幣的擁有國皆在印鈔,為人類歷史上首次。改名為「量化寬鬆」的印鈔行動,有點像三、四線藝員改名後竟然走紅全球,並被各國視為救經濟良方。

自己亦有面對傳媒,明白能言善辯,確實是有好處。像評論股市時,假若自己斗膽說句:「大市假若明天不升,我便切腹!」,相信為弟縱使切腹一萬次都唔夠。

所以,無論信心多大,都只會說句:「後市向好機會甚大!」。這絕非語言偽術,頂多是保障自己不用再切的語言藝術罷了!

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(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