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府秋後算帳 懲戒評級機構

在○七年爆發次按危機五年多後,美國司法部和多個州正式民事起訴標普,罪名是在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,和抵押債務憑據評級上欺騙投資者,這次秋後算帳是華府首回採取法律行動,標普可能面對高達八十億美元的賠償。標普初步回應了華府的起訴,指有關指控沒有依據。華府為撇清這是政府與標普的「私下恩怨」,特別說明今次起訴,與標普曾歷史上首度剝掉美國的「三A」信用評級無關。

華府與標普曾進行了為時數月的談判,標普企硬以言論自由辯護,估計可能因為缺乏勝算,華府本希望以標普支付十億美元,及早了結此事。今次鬧到對簿公堂,顯然是雙方談不攏,但華府既送得上法院,就要較有把握成功。畢竟評級機構的劣迹,招惹民怨犯眾憎,華府站上道德高地,似乎在「替天行道」,成功告贏標普,就可舉一反三,連消帶打懲戒其他評級機構。

為握勝算,專家推測華府很可能選加州作起訴法院,因為那裏是房地產崩盤,最受影響的一個州,較容易賺取民意。加州認定其養老基金等投資,損失十億美元,按該州法例可索取三倍於損失的賠償。此外,美國法律專家揭示,美國司法部以《金融機構改革、復興和執法法案》為憑,追索標普賠償,只要迂迴證明,標普明知評級對象有問題,卻給出錯誤評級誤導投資者,就可以降伏標普。

不難預計,這可能是一場馬拉松官司,因為如此巨額賠償,足以掠走標普多年所賺,標普怎能不頑抗到底?專家估計,標普的辯解會聚焦於,金融危機誰都難料,那個時候包括華府在內,都在奉行調高或高估評級的潛規則,還會暗示穆迪也給了很高評級,為何只拿我一家來祭旗。

若用這招拖人落水,真能打救自己,標普也未必覺得能有勝算,聊作掙扎而已。但從中亦揭示了當年像標普被指控的「欺詐」,實在是普遍的風氣,評級機構作為危機始作俑者的確抵死,但華府秋後算帳,怎能只是懲戒評級機構,而不自問本身監管的塞責?

值得注意的是,過往在國際金融事務上,三大評級機構被視為華府的工具,其評級劍鋒所指,有傾覆一個國家經濟的威力。即使金融海嘯後,評級機構在國際輿論成為過街老鼠,但其功力潛能依然無可替代,評級機構一向被稱為美國的「第二權力」,並非虛言靠嚇。然而,正是這個「第二權力」,在美國財政議題爭持不下時,對美國主權評級「揮劍」,讓華府感受到了此劍能傷人、也能自傷的威脅。

起訴標普或終至懲戒所有評級機構,不排除有意立此為誡,讓評級機構接受監控,收斂其張狂。華府雖然出言撇清報復嫌疑,但難免有「來說是非者,正是是非人」之嫌。以評級機構的作為,早已令各國神憎鬼厭,不無對華府懲戒評級機構暗自叫好的態度,對於日後如何匡正評級機構的胡作非為,納其於正軌,必然成為國際金融市場,在這場官司之後的重點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