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元雖步向邊緣化 聯匯改變時機未到

農行首席經濟師向松祚在港表示,港元未來被邊緣化情況將更趨嚴重,並建議在港產品定價更多引入人民幣。一直以來,港元聯繫匯率是一潭死水,老是說不可動搖,但總有人不時用經濟的現實說事,提出變革的主張,在這片死水掀起微瀾。不久前,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提點了一下聯匯之變,微瀾剛剛撫平,現在內地經濟師又再掀微瀾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對此類話題,也只能以「一直有評估聯匯對香港的影響」,應酬一句而已。

對於聯匯的局限,人們心知肚明。簡單地說,由於本港經濟結構、貿易結構及消費結構已起重大變化,盯住美元的安排與之不匹配,該制度可能變得弊大於利。另一個心知肚明的是,要變的選擇自是傾向人民幣,但選擇人民幣的提法,亦有兩個取向:一是改為盯住人民幣,二是實行人民幣化,睇兩者前景港元都不可避免邊緣化,甚至走向消亡。但有《基本法》罩住,港元只能邊緣化,而不能消亡,即使最終淪為象徵性的貨幣,也只能神亡形存。

從理論角度,港元人民幣化當然有好處。隨着中港經濟融合,經濟要素互為流動,勢將港元逐步推入人民幣懷抱,成為必然選擇。本港金融近年引入人民幣業務,正是逐步靠向人民幣的進程,而一旦港產品定價更多引入人民幣,正是加速融合的助力,因為可與人民幣貿易結算相輔相成,愈發壯大。哪怕這不是本港的主動追求,而是商業上發展求存的需要,客觀上已推導港元靠向人民幣的結果。

一個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,需要與一個強勢貨幣結合,如倫敦有英鎊、紐約有美元,如果說香港有港元,不消說即顯出低人一皮,港元難以與英鎊、美元比肩,港元因為聯匯如同加入美元貨幣區,雖可勉力撐持,但始終難作長久計。畢竟固守聯匯有得亦有失,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,發展經濟和對抗通脹難免左支右絀。更不用說一個弱小的港元抗衡狙擊的困難了。人民幣被視為崛起的貨幣,未來有條件與強勢貨幣鼎足而立,自然倚為香港發展、維繫金融中心地位的靠山。

一切都是顯見的道理,奈何香港即使想做也不能做,原因不在於香港本身,主要是人民幣未能自由兌換,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。某種意義上說,港元脫鈎美元改掛人民幣,或者終極人民幣化,先決條件是人民幣自由兌換。在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前,除了等,除了強化人民幣業務,港元還能做甚麼?

儘管死水微瀾一次又一次掀起,都一陣風後歸於平靜,難題還是難題。但一而再、再而三碰觸敏感神經,話題的忌諱意識降低了,港府亦被迫承認「有評估影響」。正如「歐元之父」蒙代爾所言,聯匯不是改和不改的問題,而是如何去改。他又認為,與一籃子貨幣掛鈎永遠不會成功,與一隻不能自由兌換的貨幣掛鈎,更是大錯特錯。即使話題忌諱不存,聯匯仍然能說不能做,主動權始終不在香港這一邊,即使逐漸走向邊緣化,也無可奈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