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市火頭處處遏炒以民為先

陳先生:政府推出壓抑樓市措施後,炒家又轉移炒其他市場,好像火頭處處,政府應如何解救?

答︰政府向非香港居民實施「買家稅」,又將已生效的特別印花稅延長及調高稅率。政策一出,即時傳來不少掌聲,認為是次新政策不再小修小補,而是對症下藥,向市民宣示政府穩定樓價的決心。

不過,政策又引起不少人擔心,怕會迫使資金遠離住宅市場,轉移至商舖、寫字樓、甚至是車位上。近日的確有不少資金流向轉炒商廈及車位。

轉戰商舖意料中事

資金從住宅市場轉到其他市場,如商廈市場是意料中事。理由很簡單,之前買樓的投資者,除解決自住需要外,有不少是將買樓視作投資,取其可提供定期的收入(雖然租金收入是多是少,租金回報率是否吸引就見仁見智)。

因此,當政府推出新政策去降低住宅樓宇的投資價值時,投資者便會將資金轉移至其他同樣可提供定期收入的投資工具上。

市面上,大家熟悉而性質相近的首選當然是商舖、寫字樓等另一類「磚頭」。其實市面上也有不少性質相同、同樣被投資者熱炒的投資工具,如的士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一兩年前,一個的士牌才400多萬元,當時已被人視之為「瘋價」。今天,一個的士牌需要600多萬元,原因與買樓、買商舖一樣,都是因為利息低,投資者不斷將最低回報或資金流的要求降低,導致大部分能產生定期收入的投資工具,都出現水漲船高的情況。另外,房地產信託基金「領匯」被不停炒上也出於同一個原因。

無需擔心泡沫擴散

若果有人擔心政府在住宅市場的新政,有可能令樓市的泡沫由住宅轉移到商廈,其實不用擔心,因為只要有利可圖(或至少滿足到投資者最低回報或資金流的要求),資金就會流轉到那個地方,除非商廈沒有投資價值。

如今火頭處處(由於全球的量化寬鬆和極度低息),究竟港府可撲得幾多個?多害取其輕,相信政府只能集中處理幾個火頭,專挑和民生影響最多的方面着手,而住宅市場絕對要優先處理。

讀者如有任何理財置業的疑問希望梁偉民先生解答,歡迎電郵至:property@on.cc

進邦滙理研究部總監 梁偉民

政府推出壓抑樓市措施,贏得市場不少掌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