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差中顯優 中國經濟可控

國家統計局公布,上季內地經濟增長百分之七點四,增速比第二季回落零點二個百分點,增幅連續七個季度放緩,兼且創下十四季度來新低。這個數據在市場獲利好的解讀,認為優於預期,中港股市報以升勢。原因在於三個季度的增速為百分之七點七,預料經濟下行在上季見底,第四季可望反彈,全年計的增長幅度肯定超逾百分之七點五,換言之,一如總理溫家寶所講,全年目標可望實現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溫總表明把穩增長與改革結合起來之餘,強調沒有超出預算來採取刺激經濟的措施。這一強調是向外界宣示,經過「四萬億」救市造成經濟反覆的經驗教訓,中央決策學精了,不再做超出預算刺激經濟的蠢事,加上明確穩增長與改革結合,注重追求經濟均衡持續發展。這種態度傳遞了中國經濟下滑仍在可控狀態,經濟增長不求保八、以量換質但謀持續,上季度經濟數據表明,內地的主動追求能成為現實。

同時公布的工業、投資和消費數據,大致優於預期,可以打造堅實的反彈基礎,這在一定程度掃除了市場的疑慮。今年以來,海外唱淡做空中國,勢頭一直未曾停止,資金流出及股市低迷,造成投資信心低落、工業生產不振、出口增長乏力,市場急切期待中央出手,推刺激政策穩住經濟,好在內地尚未自亂陣腳。現在這層恐慌及疑慮掃去,投資者信心可期回歸。

內地經濟能挽定投資者信心,客觀上也拜外圍經濟尚且跌跌撞撞,未走穩復甦腳步所賜。放眼全球,主要經濟體的風險尚未消除,在這派敗象之下,如果說內地經濟漸漸有些睇頭,顯然是差中顯優、鶴立雞群之故。決策者反而要認清經濟與外圍的關連,可能帶來不確定變數。

如果外圍經濟未根本好轉,仍會對中國出口的動力帶來影響;一旦外圍經濟轉壞,則必然對中國經濟增長,造成很大的牽制。認清當中關連,力求趨吉避凶,是政策選擇不可或缺的考慮。

差中顯優、鶴立雞群的表現,讓中國對經濟下滑鬆了口氣,但亦可能給中國帶來麻煩,因為會在國際上招惹被針對,或者被要求盡「超額」的國際責任。到後金融危機時期,全球經濟進入一個扭曲的競爭格局,逐漸出現彼此相殘的惡性競爭,愈來愈多的貿易壁壘及貿易摩擦,甚至來自外交與政治的干擾瞄準中國,就是國際競爭理性減退的現實。

中國希望有一個平和安定發展經濟的環境,但未來將求而不得,對經濟的外來變數,要有心理準備,要有應對預案。當局既然認定國內外經濟形勢,是前所未有的複雜嚴峻,那麼得有前所未有的決策智慧應對。正因如此,撇開內地結構調整的努力,離大功告成尚遠不說,一個季度的經濟表現,一個反彈的預期,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指標,對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來說無足輕重。中國經濟發展長遠是否可控,前面的考驗還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