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地通脹降 經濟未企穩

內地公布九月全國消費價格總水平(CPI)上漲百分之一點九,再度回到「一」字頭,顯示內地通脹下降後,大致在百分之二水平穩定下來。然而,在生產層面,需求依然低迷,九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(PPI)續跌,同比下降百分之三點六,創了三十五個月新低,增加了工業生產受需求疲軟拖累,經濟下行未能穩定下來的憂慮。通脹數據愈來愈好,打開了刺激政策的空間,催化了內地出手谷經濟的預期。

人行副行長易綱在國基會秋季年會表示,中國央行的四大政策目標依次是:控制通脹風險、支持經濟增長、促進就業及維持經濟內外平衡。依易綱的說法,在通脹受到控制,未構成風險之後,支持經濟增長自然成為央行下一步的關注焦點。易綱在回應經濟刺激政策時,表明刺激方案就規模而言將會是適度的,即規模足夠大到能夠穩定經濟增長,但不會大到對未來造成負面影響。如果易綱的表述是解讀刺激政策的根據,那麼這是很周全的政策思路,問題是說起來滴水不漏,但做起來很難。

首先「規模適度」的說法,讓人感受到對○九年「四萬億」救市的反思。雖然內地當局從不承認,「四萬億」救市當時是過火的,並極力淡化其後遺,但如今強調「規模適度」顯然是有所比對的,規模適度的原則,以及顧忌對未來造成負面影響,應當視為決策力求謹慎,避免重蹈覆轍的態度。

其次規模足夠大到能夠穩定經濟增長,似乎有意讓人捉摸,其決心及魄力是足夠大的。若論釋放刺激經濟政策,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,全球沒有哪個國家,像中國那樣有充裕空間。但當中仍有兩層涵義:一是所謂大到能夠穩定經濟增長,經濟增長是指「保八」還是「保七點五」?如果像外界理解的穩增長就是「保八」,政策出手就有緊迫感。如果是中央主動放棄「保八」,刻意追求「保七點五」,決策或許會多等等多看看。

二是所謂規模足夠大,其實決策者根本無法預知,規模要多大才算足夠大,也就很難做到滿足需要的「適度」足夠大。這說法只能理解為一種邊做邊看的取態,只要經濟有需要,政策就會給力加碼,意味着將是預後式地追加刺激,往往要等數據睇表現後才出手,一方面可能會錯失先機,另一方面亦有預後出手政策不慎過頭的風險。

最終貌似周全的政策取態表述,說穿了,仍不過是見步行步、「摸着石頭過河」這一招。玩玩文字噱頭,希望給外界以信心,只可說願望是良好的,因而市場對通脹數據帶出刺激政策出台,預期不應過分高漲,現階段市場不會即時見到規模足夠大的刺激政策出籠,更不用說像「四萬億」時的一籃子措施空群而出,當局反而銳意控制好地方的投資衝動,維持調整結構的延續。現在繼出口數據見好後,通脹數據亦好,反而有時間空間給決策者睇定些,再從容出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