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房市場由熱轉冷 「金九銀十」勢落空

長達八天的有史以來最長黃金周已近尾聲,消費呈兩極發展,內地豪客來港掃貨熱情不再,但內地景點逼爆盛況空前,前四日旅客數目和消費均增長兩成以上,房地產則由熱轉冷,為中國經濟把脈難免感到訊息混亂。不過,黃金周將消費力量集中在同一時間爆發,這一觀念在經濟發展初期尚可取得成效,在現時環境顯得不合時宜,更可能會「一節淡三墟」。

今年的長假更碰上「金九銀十」之交匯,樓市和車市特別惹人憧憬,期望承接八月的勢頭更上層樓,但「金九銀十」將很大機會落空,經濟前景不明朗加上政策打壓,使樓宇買家紛紛卻步。大城市一手樓冷清,年中的「小陽春」把之前積壓過久的購買力提前釋放,如今買家卻觀望居多。

去年消費旺盛有許多因素,包括人民幣升值、通脹預期、汽車及家電的補貼政策等。不過,今年股市跌至二千點邊緣蒸發了不少財富效應,對前景的信心亦大不如前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月徘徊於增長百分之十三水平,較去年回落約四個百分點,數據令官方大為皺眉。

高檔消費品在經濟下行周期一向受影響程度較大,而且在中央打貪及嚴限公款吃喝玩樂下,送禮市場大受打擊,名酒身價大跌;高官滿身名牌珠光寶氣,隨時遭網民揪出起底,招致丟官甚至牢獄之災。中央打貪亦同時拖累了消費市道,刺激內需雖是中央頭號任務,但顯然差強人意。

內地貧富懸殊情況嚴重,富人早已跨出中國,亦不需要等黃金周才放假。一般民眾則被迫做「羊群」,食品開支愈大,將「消費」也擠壓掉;今年食品通脹回落,令購買力逐步得以釋出,何況中國人的習性是即使平時節衣縮食,但在大節慶分外豪爽,中秋大節加上十一大假,便將平日抑制的消費力一下子引發,再有免費公路政策火上澆油。

景點人山人海的圖片令外國人嘖嘖稱奇,美銀美林隨即發表研究報告指擔憂中國經濟「硬着陸」誠屬過慮。然而,數以億人出遊令產品及服務供不應求,價格不免被搶高,若以幾日的消費火熱斷定零售市場回暖委實言之尚早,需待更多的數據確認。

本港零售業界對黃金周希望愈大、失望愈大,內地旅客現時來香港相當便捷,不需等待黃金周來「趁墟」。內地黃金周制度是時候需要進一步檢討,當局已看到十三億人民一起出動衍生的弊端,故此黃金周於○八年已由「三長」改為「兩長一短」,社會的回響不一,但今年的交通大癱瘓已響起警號,景點和食宿亦遠遠未能應付需求,供需失衡導致價格飆升。

除春節有必要讓離鄉別井的打工人士回鄉團聚之外,十一長假也應跟隨五一勞動節縮短至三天假期,同時效法其他國家的年假制度,讓受薪階級可自由選擇何時放假,此可改善零售業暴冷暴熱的現象,對推動內需可能達到更好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