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手機可撐大經濟 內地缺科技生產力

小小手機震動偌大世界,蘋果公司的iPhone 5發行,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,消費者擁有iPhone 5手機的熱切期待,令市場預期iPhone 5掀起熱銷。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認為,iPhone 5銷情能提高國內生產總值(GDP)三十二億美元,相當於年化GDP增長率多零點三三個百分點。這是白宮、美國國會或美聯儲都難以做到的事。摩通經濟學家這觀點,以小小手機影響GDP為例,提示了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的現實。

蘋果公司的iPhone 5雖然是一件消費品,但不是簡單的消費品,因為其體現了兩個主要特徵:一是當代科技發展的集中表現,當中融合了電子、芯片、程式、設計、互聯網等當代先進技術及創意,才有一代又一代不斷地進步的iPhone,是科學技術積累的成果。另一是貼近民眾獲取資訊、交流溝通的需要,因為產品的實用性使之受歡迎,廣泛滲透全世界民眾的生活,因此能成為極具價值的消費品,非一般消費品可比擬。

小小手機提高GDP,不僅被美國的iPhone所證明,也在韓國得到證明。韓國確立了科技強國的方針,也的確腳踏實地取得了成效,韓產媲美iPhone的小小手機,市場地位與iPhone不相伯仲。科技強國的實效,使韓國成為亞洲的經濟強人。小小手機印證的強經濟地位,將中國的高增長風頭比下去,這讓人領會到中國經濟的重大缺失,沒有這種行銷全球的小小手機,顯示了中國經濟不夠遠大、不可持續。

事實上,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口號,內地早在「後鄧」時代就提出了,但在「鄧後」時代的經濟發展中,出口產業及房地產一直是主角。儘管最初的資本積累有這需要,龐大勞動人口的就業有這需要,但在國家有了「家底」以後,對科技創新還是說得多做得少,十多年過去了,人家的小小手機成了大經濟角色,內地經濟卻在房地產泡沫裏掙扎,不可持續的弱點暴露無遺。

在當今世上,中國是個不缺錢的國家,但一個缺乏創意、缺乏尊崇科技的國家,只會充斥着金錢掛帥、浮泛着急功近利的風氣。這樣的國家,沒人認為是可以強大起來的,不缺錢未能長遠提升中國的國力,提升國家的尊嚴和地位,值得深刻反省。有人說,尖端衞星、載人飛船難道不是科技的標誌?的確是科技的標誌。但發展科技如同追尋外太空優勢,科技偏離應用,不能與現實生活緊貼,恰恰是過去發展策略偏頗的表現。

小小手機成為大經濟角色,像一面鏡子般映照出中國發展經濟的缺失。小小手機展現的經濟潛力,有巨大的吸引和激勵:為甚麼中國沒有這樣的iPhone?這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官方和民眾面前,促成對發展經濟方略的深層思考。也許有人認為「山寨製造」,可以是條捷徑。這種觀點更證明,根本不知道iPhone這樣的小小手機潛力何來,除了科技和創意的累積,當中沒有捷徑、沒有急功近利而來的小手機成大經濟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