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收帳響警號 三角債死灰燃

滬深一千三百五十家上市公司,上半年應收帳達五千五百八十多億元(人民幣.下同),較去年同期增三成,響起壞帳警號。國家工信部有關「三角債」的摸底,印證了應收帳惡化的情況:機械工企上半年應收帳二點四九萬億元,按年增長百分之十七;九十家大型煤炭企業一至七月應收帳一千九百四十八億元,按年增長百分之四十八;鋼鐵業截至上半年應收帳達一千一百六十億元,按年增長百分之二十。機械、煤炭、鋼鐵問題突出,應收帳響起警號,毋庸置疑。

工信部初步摸底顯示,三角債的問題漸次在不同行業出現,有進一步蔓延擴大的趨勢。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三角債危機後,這次三角債死灰復燃,涉及面比上次更廣,各種類型企業皆沾,且中小企及民企受害嚴重,不能不引起中央的重視。然而,中央的重視若只放在阻止出三角債的後果,不追根溯源,是難以根本解決三角債問題的。

從應收帳突出的行業看,地方投融資平台和大型基建項目,就是今次三角債的主要源頭。這個前提當然成立,換言之,今次三角債就是政府搞出來的。當年中央登高一呼,地方拚命上項目,未理會效益如何;其後中央一聲宏調令,項目隨即叫停,成了半截工程,沒有效益沒有回報,只有債務。地方項目該搞甚麼該搞多大,既無預算也不科學;一聲叫停又有欠評估不理後果,因此應收帳形成的三角債,是錯在政府決策上,卻打在企業的屁股上。

存在這一層原因,三角債誰來埋尾?政府是不想孭責,但又難以甩身,無法卸脫其關係。未來可能的發展是,債務還是企業的,但由政府幫忙疏理及化解。政府怎麼幫忙化解?政府有大把外儲,有能力去幫忙打救洋人國家,幫忙國內就惟靠揩商業銀行的油水,延遲地方融資違約期就是一招。靠政府政策去幫忙,還怕沒指望或者愈幫愈忙,看看調控的政策水準,就知道難以指望。

從○七年起,對經濟增長速度發生恐慌,當局立刻推出「雙緊」政策,在美國次按危機已引爆之下,內地一直緊縮到○八年上半年,六月初還收緊一個百分點的存備率,加上期間人民幣的升值效應,把出口徹底打垮了,隨即發現大事不妙,十天之間政策反轉,由「雙緊」變「雙鬆」,○九年更來個「四萬億」,「雙鬆」加「四萬億」的結果就是資產泡沫,於是又來緊縮加上打壓房地產、收縮基建項目。

政策一再反應過度,來回折騰的結果,不但沒有理順結構,反而攪亂了結構。專家認為,上次三角債危機是流動性不足,今次三角債危機是結構性的流動性問題。政策掀動着經濟漲退、金融跌宕,大勢如此,企業或行業都無法自行避風自保。看來今次要調校三角債問題,首先便要決策思維得到清理,究竟中國經濟需要怎樣的目標,需要怎樣的調控去對接國際、去實現目標,以清晰的理念掃除決策的盲目性,才能走上三角債問題解脫的正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