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市已生變 ETF不易旺

交易所買賣基金(ETF)是中央送給港府的禮物之一,首兩隻恒指及國指ETF將於下周在內地發行,預計在八、九月間就可正式「掃貨」。以十三億人為銷售對象是一個龐大數目,但有多大發行量才是重點,初期投資額料不會高,且不會超過兩家發行機構合計尚餘的QDII三百億元額度,相對市值達十八萬七千億元的港股而言,對這迷你型「港股直通車」不能期望過高。

當然,有更多的投資產品選擇,永遠都是一件好事,香港股民亦快可投資首隻人民幣A股ETF。可是現時不論中港的投資者態度均相當審慎,中港跨境ETF此時登場,相信象徵性意義多於實際效果,個人直接投資的「專項QDII」卻遙遙無期。

投資港股的渠道早已開啟,但QDII歷經多年截至今年首季,投資港股才不過區區二百五十億元,ETF優點是成本低、透明度高、投資分散,適合對股市不太熟悉的投資者,但也只是提供了一條較QDII便捷的選擇。個人渠道在港股投資更非新鮮事,眾所周知內地富裕階層早就染指港股,而且他們喜歡自己投資。

港股市值有六成來自內地企業,市盈率較內地股市低是最大賣點,但若細加分析,折讓大的僅限於二、三線國企,市值愈大折讓愈小,國企成分股更有七隻較A股存有溢價。

內地投資者愛短炒不愛長揸,愛垃圾股不愛藍籌股,要灌輸他們價值投資之道,恐怕需好多年教化。中國證監會自郭樹清掌帥以來,一直鼓吹藍籌及價值投資。ETF屬長期及穩定性投資產品,風險性肯定比個股低,但未必是內地股民心中那杯茶。

上海早前已推出了首隻滬深三百跨市場ETF,該批ETF個多月以來,日均成交超過七億元人民幣,與香港最受歡迎的ETF股份安碩A五十中國日均成交差不多,反應已不算差。跨境ETF進而可投資其他市場,無疑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熟悉程度最大,但指數基金是另一回事。ETF屬被動性投資,佔中、港股市比重最大的是內銀股,偏偏內銀股隨着減息和利率啟動市場化改革,而經營環境轉趨惡劣。投資者自行揀股尚可去蕪存菁,安全的可揀防守性股份,進取型的可揀房地產股,但買ETF卻沒有得揀。

ETF近年興起,自有其生存之道,尤以將商品證券化有一定捧場客,但作為長線投資股市的工具則未算蓬勃。A股指數歷十年兩手空空,港股近兩、三年有波幅、無升幅,股民大多投機炒上落為主。○三至○七年是難得一見的大牛市,現今環境隨時迷失十年、二十年。

香港○七年炒「港股直通車」概念,將恒指推向三萬二千點之天價高位,市場熱炒A、H縮窄溢價,五年後A、H的溢價已明顯收窄,自六月開始ETF準備發行的消息傳出之後,這溢價再進一步收窄。港股已呈現愈來愈A股化的趨勢,對內地股民而言,吸引力已是明日黃花,但如能直接投資中移動或中電信等個別股份,則又作別論。

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、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

「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」現推出8升級功能,財經資訊,實時實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