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貸有庫欠料 金管自取其辱

政府打壓樓市「辣招」落空,金管局提高樓按門檻助力有限,由其主導的機制——按揭信貸資料庫,去年初「應運而生」時,被吹噓為打擊炒風及降低銀行風險的「利器」。一年多過去了,資料庫推出前已有按揭客戶,只有一成同意銀行上載資料,有庫欠料的狀況顯然使金管的目標落空,所謂「利器」其實並不成器。銀行界預期需時五至七年,始能建成全面的資料庫,但願業界能如願。

按揭信貸資料庫是在爭議聲中建立起來的,金管局有關機制在推出時,就受到了來自法律範疇的挑戰,或者說機制挑戰法律更準確。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原則同意,擴大共同按揭資料分享的範圍,但受制於法律,申請人已存在的按揭資料,在未獲同意下不能自動存入信貸資料庫。在進退兩難之下,金管局「為保顏面」,被迫以後備方案勉強實施。實際上,現今僅獲一成客戶答允存入信貸資料,也足見機制是何等的「不得人心」。

金管局曾向銀行下達指引,客戶如拒絕向資料庫提交共用資料,銀行可向客戶施行包括降貸款成數一成、加按息一厘等辣招。這如同變相「威逼」客戶就範,事實證明「威逼」亦未得逞,這不僅是客戶的「不情願」,相信也是銀行「不情願」,在競爭激烈的經營生態中,沒有銀行甘願自廢武功放棄生意,才出現變相的威逼被淡化,以致未收效的後果。

對拒絕公開按揭資料的客戶,即使用上懲罰的做法,能欺新客嚇不了舊客,仍然不能提升市場認同度,不能成功為其機制護航,就不難想像,金管局遏樓市炒風的措施,一再想當然自以為可收其「神效」,其實不過是爛招一式而已。面對銀行嚴重水浸的現實,金管局無能力改變超低息的情況下,這些自以為是的招數,只有變成廢招一途。金管局實際不止不惜挑戰了法律,更不自量力地要挑戰市場,以致得到自取其辱收場。

金管局的做法,與政府一向的處事是一脈相承的,面對風雲變幻的經濟,政府無能力去營造大環境、大氛圍,而只是一邊頻頻闖禍,一邊密密修補,頭痛了醫醫頭,腳痛了醫醫腳。當前,在世界樓市一派黯淡的大勢之中,香港樓市竟能一直闖高峰,決不是因為按揭信貸資料庫成器或不成器,而是自有深深的管治根源。這已是今天清楚不過的事實,按揭資料庫撐不起場,只是無能低效再添了一筆而已。

說起來真夠諷刺,樓市泡沫是眼前之疾,金管局卻求助於按揭信貸資料庫,希望短中期起到打擊炒風、降低銀行風險的作用,現時業界估計,要五至七年才可全面建成,無疑是時過境遷的刻舟求劍。何況不容樂觀的是,市場的參與者不支持、不合作,隨時可使按揭信貸資料庫目標流於空泛,五至七年都未必成事。如此的費力不討好,更證明就算當個「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」的庸醫,都嫌不夠資格。

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、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

「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」現推出8升級功能,財經資訊,實時實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