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激政策振官場 財債後遺先靠邊

中央一聲號令「穩經濟」,由國務院部委到地方,如同注了針興奮劑,官場聞風而動。有人說,中國官場經濟擴張內行、緊縮外行,此言不虛。緊縮盛行的早時,多數官員對緊巴巴的日子,真不知怎麼過,現在刺激政策捲土重來,官員的情緒立刻陰轉晴。隨着官場振作,許多上次「四萬億」回合後期叫停的項目,迅速回魂翻生,以前一個內地流行的名詞,也順時勢「復活」——跑部錢進。

跑部錢進,是兩個部分的行動:跑部,是指地方政府為上項目,在國務院部委間跑動游說;錢進,是四處籌來資金(投資金或貸款),得以投進項目。跑部是為項目到手,錢進是令項目實質啟動。跑部錢進復活,是刺激政策捲土重來的效應,先期活躍的是跑部,首推國家發改委,近期已是門庭如鯽,一天曾批一百項目,跑部成效彰然。有媒體形容情況不下於「四萬億」那年月;然而,相對脫腳跟不上的是錢進,錢從何來尚未有着落。

政策有了,項目有了,沒有資金亦枉然。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估計,這輪經濟刺激規模少於「四萬億」,但料達一萬至二萬億元(人民幣.下同)。照「四萬億」時的模式,項目一般是中央與地方共同出資,有的項目是央企與地方共同出資。就財力而言,以內地富中央、窮地方的現實,中央出資容易按時到位,地方的出資還在望天打卦。眾所周知,土地收入迹近「斷炊」以後,地方財稅收入已不敷應用,哪來餘錢投資?

地方籌資有兩條路:一是靠發債,二是等銀行信貸。財政部早前已下放發債權,地方獲得批准可自行發債,總額度約五百億元。這個額度對應陶冬估計的規模直如杯水車薪,況且地方發債成本肯定比中央代發的高,地方發債負擔不輕,而風險是「四萬億」後遺的地方債務餘額逾十萬七千億,舊債未去新債又來,財源不繼償還能力存疑,銀行敢借也必是看在中央隱性擔保的份上。

銀行敢假定中央隱性擔保,是否道理十足?較早時,一批地方債到期有違約的風險,不是聽從中央指令,銀行怎會給予延期寬限?地方這種狀況,哪來自行發債的信用?中央要做共同出資的安排,就不能不顧及地方的財政拮据和融資風險,目前顯然穩經濟事急,將財債後遺的考慮暫擱一邊。中央要請客,地方也樂於請客,一齊請客,但地方埋不起單,結果可想而知。縱然如此,錢進這回事,終歸不會順順當當,甚至一日批出百宗。

中央面對難局解困,祭出開放民間資本投入這一招。這招無疑頗具誘因,試想,對民資來說,拍住政府投資不是很夠安全嗎?但民資搭這趟政府投資的順風車,實際並非無風險。內地當前一個突出的失衡是產能過剩,清理產能過剩尚未建功;基建亦多多大白象工程,例如有的高速公路開通後行車疏落,車流量嚴重不足。民資投入政府投資項目,縱使不愁不安全,也有回報如何的考慮,未必像預想般踴躍。

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、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

「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」現推出8升級功能,財經資訊,實時實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