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失調節與復原能力

市況搖擺不定,上升欠缺動力,但市場卻找不到有力的藉口使其有大跌的空間,操作上十分考驗投資者的技巧及耐性。在這種市況下,受考驗的不止是投資者,其他市場參與者亦同樣受影響,報章雜誌常有報道哪些大行裁員精簡人手,現在就連一些本地傳統的證券公司也不能獨善其身。

券商嘆生意難做

在香港的資本市場,股票投資一直都是主流,其他衍生工具或固定收益投資產品的參與度還是少數。傳統的證券投資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,也是來自客戶買賣股票的佣金收費。現在這樣的市場狀況下,投資者缺乏投資的意欲,大市成交每日萎縮,甚至連數年前高峰期的一半還不到,證券行當然是首當其衝。市場提供的產品愈來愈多元化,交易時間亦再三延長,但交易量卻不升反跌,近來與來自同行但不同公司背景的友人閒聊,大家也不約而同地慨嘆生意難做。

經紀行為了要在逆境求存,除了減低經紀佣金吸引客戶外,近年也將業務分散至企業融資方面,所以近期出現的內部地震,一般受影響的都是零售客戶部門。其實,外資投行亦遇到同樣問題。最近看到一篇報道,指部分衍生工具發行商已減少產品的發行數量,而實際窩輪和牛熊證的平均每日成交,也比去年第四季下跌12%,反映整體市場投資意欲在經濟不振環境下日漸萎縮。

經濟周期循環不息,衰退、復甦、繁榮、放緩,然後又再衰退,市場的自我調節作用促使這個循環機制的運作。現在每當經濟下滑或金融市場出現動盪時,政府的干預措施則紓緩了即時對社會的衝擊,期望可以多買點時間來讓經濟自我復原。這正是現在大家面對的問題,經濟增長乏力,可是又沒有出現衰退,好像感覺不到經濟在轉壞,其實某些行業已經逐漸受到影響。

最可怕的地方就是這樣,要是很明顯現在經濟衰退,資產價格和人力市場價格都會作出適當調整,那麼才能觸發投資者或者僱主的投資意欲;可是經濟不振的同時,資產價格仍然高漲,而通脹壓力一直未有消除,價格調節的機制發揮不了作用,市場就只有不願意地祈求政府出手干預。社會經濟走進困局,而當權者又騎虎難下,制訂政策只可以見步行步,而投資者可以做的不多,只可以較被動地步步為營。

上文純為個人意見,不應視為推介或游說投資任何金融產品。投資涉及風險,金融產品價格可升可跌,甚至毫無價值。投資者作出投資決定前,應先小心考慮及仔細閱讀有關投資產品之文件及風險因素。

info@saxomarkets.com.hk

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、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

「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」現推出8升級功能,財經資訊,實時實發!

盛寶金融(香港)私人投資服務經理 黃持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