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MI響產業警報 中小企救亡緊迫

三月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(PMI)初值降至四個月低位四十八點一,終結此前連續三個月的升勢,是連續五個月受壓於盛衰分界的下方。數據是經濟的凶兆,顯示製造業掙扎難振的狀況,以及中小企存亡一線間的處境。專家認為,製造業有拖累整體經濟成自由落體之虞,PMI傳遞這樣的訊號,可能迫使當局加大政策寬鬆的力度,挽救製造業跌勢。

今年以來當局已意識到製造業的險情,增加了對中小企的信貸扶持,但從近兩個月的情況來看,信貸的新增量仍然非常少,受惠面很有限。更重要的是,中小企面對的困局,關鍵不在於信貸來自民間或銀行,牽涉的成本是多是寡,而在於反映需求的定單。在海外需求難振之下,內需又提振緩慢,外貿內貿定單萎縮,不能滿足現有的產能,是製造業淘汰中小企的前奏。

可見,增加信貸而未能大力提振內需,未能發掘新的增長點,就不能補外需的缺口,增加信貸對中小企就沒甚麼意義。中小企無米之炊難做,就只有退出一途,中小企若垮掉一片,勢必造成就業有難,其實三月PMI已反映,製造業放緩已影響到就業,數據中的就業指數錄得○九年三月以來的低點。就業數據會隨着愈來愈多的中小企出局,再呈惡化趨勢。

內地流行一種說法,認為可藉出口的困境,倒逼中小企轉型高科技、高技術含量產業,現實證明這種政策意願十分虛無。因為高科技、高技術含量產業,一般是知識與資金密集型的,往往超出中小企的能力和財力,同時高科技、高技術含量產業亟須耗時孵化,對中小企來說只有定單是救命的近水,高科技、高技術含量那樣的遠水,難濟眼前之急。

於是所謂欲借形勢「倒逼中小企轉型」,只是閉門造車的主觀意願,坐看形勢轉劣而欲收升級換代之效,根本就是決策幻覺。到了現階段中小企生死存亡的關頭,形勢大幅轉劣,政策卻依然在數量型「微調」,根本搔不着癢處,更遑論跟上形勢了。雖然一直在喊積極財政政策,但大幅度減稅始終只聞樓梯響、不見人下來。

政策失當或應對蝸行牛步,恐與決策低估產業升級換代對就業的影響,以及與消費相關聯繫。面對目前形勢,無論中小企大面積淘汰,或者能夠成功轉型,都會引發就業職位的大量流失,達成升級換代後的經濟,獲得增長之餘,恐是不創造就業的增長。美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,金融危機後美歐被迫再工業化,重振出口產業是一段大彎路,得出一個重大教訓。

中國不能眼見教訓在前,仍然任由製造業萎縮、中小企大面積垮掉,自毀就業吸收器。當局總喜歡強調「國情」,人多就是首要國情,人多即是就業需求亦大,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產業雙線並重,齊齊發展壯大才是可行之道。在PMI拉響製造業警號之際,當局實在要對挽救中小企、力保就業機會有緊迫感,從速啟動有效的政策手段,對抗製造業衰退。

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、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

「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」現推出8升級功能,財經資訊,實時實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