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概念變色 港勿舊鞋老路

去年末季中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增長百分之八點九,低於對上季度的百分之九點一,是連續第四個季度同比增長放緩。至此數據未能為着陸之爭來個了斷:GDP增長持續放緩,使硬着陸派仍有所恃;GDP增速雖為○九年以來最低但高於預期,使軟着陸派找到根據;料定中國保八或保七,使不着陸派尚可得意。然而可以肯定的是,內地過往的增長速度不再。

半天吊的增長速度,不是內地經濟休養生息的象徵。有分析指中國不像歐美缺乏政策發揮空間,而是有很多手段去提振經濟。但中國經濟已經不是大開水喉、一切迎刃而解的年代了,經濟放緩與通脹壓力並存,大增放水的顧忌,外需收縮與產能過剩並存,加強轉型的需要。一句說盡,在經濟增速放緩中,調整結構求發展是內地的當前急務。

面對這樣的形勢,外界對中國可能實施的政策,不必胡亂猜度。為了不讓經濟失速,當局有必要適時適度鬆動銀根,但不至於大開水喉,因為全面的放鬆弊大於利。內地當前面對兩條戰線:一條是力保經濟不死,另一條是力壓樓泡要死。產能過剩已收縮投資空間,銀根放鬆反不利擠壓資產泡沫,作為增長動力的替代,強化消費成為重中之重。

內地經濟放緩努力轉型,對香港來說不是隔岸觀景,過往十多年,香港經濟的利好,主要叨了中國的光。本港形成金融當家的經濟形態,政府誇過金融養活七百萬人的海口,就是得益於中國概念,其涵義是高增長的經濟,以及傲視全球的投資價值,使香港成為投資中國概念的主戰場,發展起空前的金融繁榮。現在內地高增長消退、投資降溫,中國概念變色,香港能一成不變嗎?

今年外部世界仍是風雲變色的一年,外資仍主力流出亞洲包括中國,而內地沒有大開水喉這回事,沒有可觀的產業投資,金融活躍度將大不如前,因此今年香港金融產業亦相應會是棄攻為守的一年。內地一定程度犧牲經濟速度,以調整結構求發展,將對香港產生何種影響,是香港政府與企業不能不考慮的問題。

香港有需要降低金融支撐經濟的預期,而另一方面房地產進入調整期,也無從倚重為支撐增長的主要動力。儘管人民幣業務展現勢頭,看似可以異軍突起,但其春芽初萌的生命力,尚不足以補充金融活力流失的空間,未可倚重為增長主力。反而內地大打消費牌擴內需,可以對香港產生帶動效應,多年來香港已領略到個人遊提振經濟的威力,香港理應順勢而變。

香港降低金融支撐經濟的預期後,大力推動商業繁榮,是既順應全球金融危情大勢,又順應逾十三億人口大國催谷消費的大勢而作出的轉變,當中突出要解決的是營商成本,主要是貴租的問題。謀求以商業繁榮補充金融調整的流失,如果港府不順勢而變,仍然穿舊鞋走老路,就只會眼睜睜被內地經濟放緩拖動,陷入經濟增速低迷期。

地產網大革新,即睇最新樓價走勢、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!

「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」現推出8升級功能,財經資訊,實時實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