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F揭短旁觀者清 內地駁嘴當局者迷

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公布中國「金融部門評估規劃(FSAP)」成果報告,這是IMF與世銀聯手推出的項目,成為國際廣泛接受的金融穩定評估框架。這個首次對中國的評估有讚有彈,或者大讚小彈,但在充斥危機的大氣候裏,市場更注重風險,小彈會格外受到重視,甚至可能被略為放大。

報告肯定中國的銀行和金融機構是健康的,在這個前提下存在脆弱性,聲言近期的風險有:快速的信貸擴張導致貸款質量惡化、影子銀行和表外活動導致銀行超脫正常經營、房價下跌、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等。報告警告,雖然多數銀行似乎有能力抵禦單獨出現的衝擊,但如果幾個風險同時發生,銀行體系可能受嚴重影響。

其實,這些評估與警告,以往曾不系統地在不同的分析得到過。然而近期正值中國概念股份遭受沽壓,以致內地一直質疑國際資本有心唱空中國,至於今次IMF的揭短,是否被視為疑似唱空行動,還有待看反應。倒是當局的回應微妙,態度是大肯定、小反駁:總體評價客觀、積極、正面;但個別不夠全面、不夠客觀。回應肯定與反駁措詞都強烈,無形提高了駁嘴的姿態。

如果指報告有「不夠全面、不夠客觀」之處,IMF有明確的承認,全面評估受到多重因素制約,例如數據口徑不一致、缺乏時間足夠長而連貫的重要財務數據、訊息基礎設施薄弱,以及難以獲得機密訊息。駁嘴所指證的原因其實在內地自身,既缺乏足夠的、真實的訊息,又何來全面、客觀?反而駁嘴的姿態,似有以偏概全、對報告不收貨的意味。

熟悉中國國情的人都知道,中國金融灰色地帶何其多,灰色收入、灰色信貸、灰色統計,無處無時不在,恐怕內地自己對金融各層面也拿不出一個全面、客觀的評估。僅一個影子銀行和表外活動的問題,相信當局就沒有準確的數據在手,全面、客觀評估又談何容易?這本身就是不確定風險。自身尚且如此,又怎好意思批駁IMF的有欠全面、客觀?內地切不可以當局者迷質疑旁觀者清。

中國人一向看重對己要嚴,對別人的批評採「有則改之、無則加勉」態度。IMF為中國金融把脈,揭短恰可提示執漏,實為有益無害。事實上,一些決策官員放話,樓價跌五成銀行體系都平安無事,如此誇張脫離實際的說法,不但無從撫定市場對銀行體系的信心,反而令人擔心,以這樣不全面、不客觀的心態決策,只會有害而無益。

IMF與人行、中銀監完成的測試顯示,GDP增幅每降一個百分點,銀行不良貸款率就至少升一個百分點。測試亦假設嚴峻情況打擊下,佔銀行業資產總額五分之一的銀行,資本充足率會低於下限。IMF指的嚴峻情況是:GDP年增百分之四;M2僅增約百分之十;房地產價格暴跌近兩成六;存貸款利率變化九十五點子。這些看似有幾步之遙的嚴峻情況,如若政策不慎,對內地來說,只要疊加外來影響,是不難快速到位的,不容當局掉以輕心。

地產網大革新,即睇最新樓價走勢、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!

「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」現推出8升級功能,財經資訊,實時實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