佔領華爾街蔓延 官商民利益火併

為解救歐債危機,歐洲政要忙不停,討論各種方案,努力尋求共識,現時又忙着準備G20峰會,討論重整銀行資本的方案。在官方層面,有政府與政府間的爭執;在官方與銀行的層面,有銀行與政府間「講數」,由打救講價到監管收緊,無不充滿爭拗。在官商角力難以擺平之際,悄然間後欄起火,以「佔領華爾街」為口號的民間抗議,加入利益訴求的纏鬥。

「佔領華爾街」由不起眼的抗議活動,隨着口號變換為「佔領華盛頓」、「佔領全球」而迅速蔓延,從在美國國內蔓延,至外溢到西方各國,有蔚然而成一場國際性群眾運動的趨勢,成為金融危機意外的「副產品」。儘管抗議所顯示的訴求五花八門,但相對集中的目標,明顯在於對金融危機的亂源-政府及銀行表達不滿。由於歐美各國有着同樣的根源,活動馬上得到認同及回應。

三年前美國政府救援華爾街,華爾街在恢復元氣後,卻未能與普通民眾共度時艱,反而熱衷於內部分紅。在民眾心目中,這場危機是由華爾街的貪婪而起,社會的非議與責難三年來不斷發酵,蓄之既久的民怨終於爆發出來。直接的導火線是銀行要向消費者收取更高費用,以轉移金融改革給銀行帶來的成本。

情況使得官商民三者間利益火併,政府受到民眾強大的壓力,收緊對銀行的監管,銀行情緒上抗拒收緊監管,甚至不惜以遷冊走避,對收緊監管的成本更設法轉嫁消費者,以維持盈利及分紅。政府用民眾的金錢打救銀行,為免銀行重蹈覆轍加強監管,銀行又向民眾轉嫁成本,說到底是銀行繼續貪婪,倒楣的只是民眾。

金融危機暴露出來的利益分歧,體現了銀行比政府強的現實,不是「大到不能倒」所能簡單概括的。銀行有力與政府抗衡,包括遷冊走避、拖累冧市、濫施收費,政府對這種現實盡顯「無符」的尷尬,出事時要挺身打救,對其貪婪卻無計可施一味容忍。這一切,銀行有自由經濟、股東利益作為護身符,使自身處於有理、有利地位,實則形成了「大銀行、小政府」的局面。

一般推測認為,「佔領華爾街」這把火燒不到香港來。然而,不可忘記的是,金融亂源的種種潛在元素,在香港是實實在在存在的。港府把金融業的地位抬得很高,以為金融業一瓣可養活七百萬香港人,以致自由經濟理念高漲,股東利益坐大,不能不令人擔心,「大銀行、小政府」局面成形,有朝一日成為爆發民眾街頭抗爭的乾柴,遇到有人點火即會瞬間猛燒。

事實上,香港獨沽一味地倚重金融業,也是自尋絕路。一向以來每逢金融波動,本港市民都吃盡苦頭。今次地產陷於泡沫境地,以及股市大跌不休的局面,已足顯示本港經濟在前進一步、後退兩步的持續交替中,逐步失去優勢。在這種模式中掙扎,難求穩定發展及改善貧富懸殊,以致民怨的累積不可避免。降低金融業倚重,發展多元產業,方能與金融業相輔相成;創造市民安居樂業的經濟社會,才是本港持續發展之路。

地產網大革新,即睇最新樓價走勢、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!

「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」現推出8升級功能,財經資訊,實時實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