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房數據喜不掩憂 調控建功似是而非

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八月與七月相比,七十個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有十六個,持平的有三十個,降價與持平的城市增加了十五個;與去年同期比較漲幅回落的有四十個,按月增十四個,漲幅在百分之五以內的城市有四十五個。從數據公布的方式,似乎想帶出樓價回調勢頭的暗示,以凸顯調控建功,但按年漲幅在百分之五內的城市仍有四十五個,又同調控建功的說法「相沖」。

平情而論,數據所見不能說調控全無功力,事實上,樓價更像膠着已顯示有承壓下行的傾向。在調控出盡中外罕有先例的手段之下,樓市漸失上升動力應無例外,樓價撐到今天這一步,抗跌力已不弱,但愈抗跌也愈惹調控升級,足以顯示中國樓市的「奇特」,故此數據所呈景象與其說是喜,還不如說是憂。

較早前,一位出席「福布斯全球CEO大會」的基金經理估計,中國目前有超過二千八百萬套商品房,處於空置待售狀態,他認為是危險的訊號,要處理大量的空置,又防止房地產市場衰退,是極嚴峻的挑戰。毫無疑問,這位基金經理可引為活生生的例證者,就是美國現階段的樓市表現。

中國估計空置待售的商品房伙數,幾乎是美國的四倍,而樓價與年均收入比率又高過美國許多,令基金經理看不到中國解決問題的希望。當然,可以說該推論當中,忽視了中國人口是美國的逾四倍,中美的住房需求也不在同一水平,但內地持續的調控為把樓價壓下去,最辣的招數就是限購、限貸,亦即通過打壓需求來迫使房價下跌。

數據顯示的降價與持平的城市增加,除了高房價對入市置業的抑制,限購、限貸打消了部分有能力的準業主的購房資格。與此同時,政府表態強硬及打壓措施升級,在市場製造了跌價的預期心理,更多準業主抱持觀望心態,等待房價終極一跌。有調查顯示,未來一季有購房意願的居民佔百分之十四點二,按季下降了零點四個百分點。購房意願從今年首季起呈下降趨勢。

上述情況恰恰應了「不買當頭跌」、「愈跌愈不買」的入市智慧。這種意願的強化,的確有迫使樓價下降的作用,甚至直至出現終極一跌。然而這是好事還是壞事?政府若有本事控制樓價,跌到自己心儀的水平,這當然是好事;問題是經驗證明,政府並無這樣的本事,樓市總是終以超跌成災為跌市收場。如果政府自以為有此本事,無節制地恣意打壓,樓市就離危機不遠了。

將數據啟示解讀為調控建功,顯然為時尚早。且不說尚有四十五個城市,調控按壓不住仍在漲價,僅就被打壓下的降價與持平的城市增加緩慢而言,對調控的抗力依然頑強。打壓的方式所潛藏的隱憂,卻隨着打壓的加碼,在無形地上升,一旦出現終極一跌,其效應如何,對地產商、對銀行、對業主帶來何等程度打擊,決策者又豈能不加評估?

地產網大革新,即睇最新樓價走勢、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!

「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」現推出8升級功能,財經資訊,實時實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