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高鐵事故 撞擊經濟增長模式

正當國際掀起一股唱淡中國的潮流,發生高鐵撞車事故,硬把一個活生生的話題送給唱淡潮。這一慘痛的教訓,有投資銀行預計,可能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捩點,亦即將國內生產總值(GDP)增長減速,逐步穩定在百分之七至八,解決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。

沒有高鐵事故,中國經濟增長已現放緩勢頭,出了高鐵事故,放緩將更加明顯,因此經濟放緩是決策選擇,也是意外加害。金融危機前,中國靠房地產、基建(主要是高速公路)及汽車工業,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;金融危機發生後,房地產成了被打壓產業,汽車工業也瀕臨強弩之末,下一波投資除環保產業外,主要靠高鐵。

高鐵已打響了名堂,不僅國內發展不到七年,建成世界最長高鐵網絡,還力謀推銷海外,成為美國總統奧巴馬口中,很不忿氣的一件事。高鐵事故撞出的,恰是高速發展帶出的問題。中國高鐵投入營運,和各國相比時間非常短,而車速力求趕超國際標準,技術真的快速成熟,安全性能經得住考驗了嗎?高鐵事故證明並非如此。

中國高鐵的高速,曾極大威脅飛機客運,後來不知是出於降低對飛機客運的威脅,還是為保障安全,把最高速度降下來。如果真的是安全性能未臻完美,發生事故的技術隱患尚多,降速就是歪打正着、無心插柳,或者因此避免更多事故發生。畢竟各國先行發展的高鐵,都曾有不同事故的先例。

高鐵無形中可作為經濟的一面鏡子,中國的高速增長,何嘗不是增速快,但欠缺質量,既不平衡、不協調,也不可持續,需要慢下來解決結構調整的問題。最明顯的是,首先,沉迷於投資帶動增長,基建工程太濫,出現大規模浪費,大白象、形象工程四處充斥;其次,基建支出缺乏論證,施工驗收缺乏監管,貪大、貪快、貪污,製造了大量豆腐渣基建項目。

經過多年改革開放、經濟建設,國家累積了豐厚的財力,使經濟決策一碰到速度問題,國家就用財力解決,所謂擴內需動輒靠公共支出、靠基建投資,無法倚重民間消費,因為民眾相對貧困。這樣的模式成為決策慣性,高鐵就是在基建主導的思維下,大幹快上的模式,結果除了技術性能及安全性能仍待考驗,鐵道部的負債也「超磅」,更多了重財政隱患。

高鐵發展無疑是中國高速經濟的縮影,高鐵事故既然成為經濟增長的「黑天鵝」,也就可借此對經濟決策的急進躁狂,來一番冷卻,切實下工夫解決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。事實上,更大可能的結果是積習難改,只要看看與高鐵結合的地產項目,各方的積極與進取程度,可以想像動力相當旺盛。在各級官員腦袋裏,發展是硬道理的思維根深柢固,發展往往指速度而無關調整,官員不識做調整這回事,這就是中國的政治現實。

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!

「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」現推出8升級功能,財經資訊,實時實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