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貿駛回舊車道 調控淪空談成效

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,四月份出口一千五百五十六點九億美元,增長百分之二十九點九,刷新去年十二月創下的歷史紀錄;而當月進口僅增長百分之二十一點八達一千四百四十二點六億美元。進口與出口此消彼長,形成當月順差一百一十四點三億美元,繼三月份輕微順差後,確認扭回順差狀況,外貿駛回舊車道。

今年頭四個月,一個「假逆差」後,外貿回到真順差,使多數專家估計,內地今年餘下時間,回到逆差可能性相當小,而會保持順差,只有高順差或低順差的分別。商務部對外宣稱,今年外貿政策是「穩出口、擴進口、減順差」,政策目標被數據剃眼眉,遭受了第一刀。若專家預測不虛,則今年外貿政策目標放空炮就成事實,那種對調控成效的高談闊論,勢成吹牛。

內地外貿的快車難以大轉彎,顯示固有經濟模式要轉型不易,尤其在當前複雜的環境下,駕馭的決策者缺乏轉型的決心,搭車的企業抱苟且求安心態,使外貿轉型困難重重、舉步維艱。當局對這種現實視而不見,使「穩出口、擴進口、減順差」淪為閉門造車的政策。

出口面對的還是兩個問題:其一,加工型主導。高增長的主要項目,集中於加工形態,意味着微利營運,賺大錢的還是落單的外商;其二,額增利減。額度增長雖然可觀,但利潤變少,而匯兌風險加大,本地出口企業只憑微薄利潤,苟延殘喘地營運而已。這兩個都不是甚麼新問題,是長期未得到糾正的老問題。

進口同樣面對兩個問題:其一,量降價漲。以煤為例,進口減少兩成四,但平均價漲逾一成七。鐵礦砂進口降至僅增近一成,但平均價漲了近五成四,反映原材料成本上升;其二,庫存抑進口。各類數據顯示,工業庫存上升,使企業停止擴張,放緩產能釋放。這兩個是新動向,顯示內生的進口原動力不強。

進口原動力不強,反映的是內需難振,年初的進口大增,不過是炒「十二五」規劃所致,當所謂「國策概念」熱力散去、急速降溫後,內需的現實就露出真貌。一方面社會福利保障不足,民眾可用於消費的收入仍然有限;另一方面通脹持續升溫,也起到抑制消費的效果。

此外,進口原動力同政策主導的擴張型經濟亦有關連,現在內地進入持續的調控周期,內需相伴經濟收縮,是必然的現實。當局既要調控或緊縮,又想內需擴張,魚與熊掌難兼得,決策者無視這樣的現實,去奢談振內需,寄望於「擴進口」政策目標,當然不切實際。

荒唐的是,決策者制訂目標,就政策對經濟的影響,竟是如此的無知或忽視。外貿駛回舊車道是強力警號,顯示的是滯脹危機降臨之際,政策在增長與調控、內需與緊縮間,未找到平衡反生成風險。

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!

「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」現推出8升級功能,財經資訊,實時實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