製造業似喜是憂 政策不慎滯脹現

上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(PMI)為百分之五十二點二,雖然按月回落零點七個百分點,但由於仍處於「五十」盛衰線之上,顯示仍處於擴張水平。作為經濟先行指標,PMI持續放緩預示經濟可能減速,從當局放棄追求經濟高增長,銳意調整結構立場,這似乎是好事,甚至被吹噓為調控的成效,可能純屬表錯情。PMI放緩不假,但程度輕微,況且PMI已是連續兩年處於盛衰線之上,何來調控見效可言?

食品加工及農副食品製造業PMI意外降至四十九點三,近兩年首次回落到五十以內。原因無非有二:一是針對春節谷銷而谷產的高潮過去,二是多得政策規限不准漲價,但購買力已處極度釋放後回落。紡織業PMI連續四個月處五十以下,讓人體會到產能閒置的景象;而家具製造業連續兩個月處五十以下,讓人感受到打壓房地產的政策後遺症。

總體上,上游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,對下游行業生產活動已產生明顯抑制作用。專家預計上月PPI按月增幅為百分之六點七,將是九個月來的新高,是國際油價及大宗商品推動的結果。目前石油在漲、商品在漲,漲價形勢將對下游行業生產活動,持續發揮抑制作用,PMI下墜動力大於上抽動力。儘管上月PMI放緩之下,從業人員指數為四十八點九,只是按月回落零點一個百分點,但隨着下游生產活動持續抑制,存在着惡化的風險。

當然,PMI能帶動經濟放緩看似好事,有助抑制通脹加劇,但上月購進價格指數升至七十點一,按月升了零點八個百分點,輸入因素引起的通脹壓力並未緩解,抑制通脹的效果未必如願。實際上,當局力求以政策促成經濟放緩的同時,還極力保持容忍通脹的耐性,以求應付兩難局面,但在兩者取得平衡上,政策能否玩得恰到好處,仍是未知之數。稍為不慎,過了火位,經濟就會滑向滯脹。

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認為,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略微放緩、通脹壓力稍稍加大是合理的,但如果過了頭,就可能發生滯脹。並認為,從現在起宏觀政策就應未雨綢繆、注意防範。這說法令人忽然擔心起來,增長放緩要是「略微」的,通脹壓力加大要是「稍稍」的,當中政策力度的把握可謂講究,然而,憑內地調控的往績,憑「一放就亂、一抓就死」的慣性,難道不是做得「合理」的機率很低嗎?

銀行家出面警示政策風險,是他們看到經濟動力的另一面——企業和銀行普遍開始感到資金緊張,而且隨着貨幣政策回歸穩健,資金會愈來愈緊張,投資增速也將受到明顯制約。在這股趨勢下,經濟放緩過頭,通脹難以駕馭,背後的政策風險不難想像,PMI啟示的不是政策兩難紓解,反而是加深了。

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!

Money18新功能「18好路數」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