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業Q&A:買樓抗脹勝掛鈎債

張小姐︰看了財爺的預算案,當中提到「通脹掛鈎債券」,它是甚麼?如果和買樓比較,哪個在對抗通脹方面較有效?

財爺星期三發表了他的第四份預算案,筆者先不評論它的好與壞,但整份預算案中提及一個香港人較少接觸的名詞「通脹掛鈎債券」。政府計劃發行50億至100億元「通脹掛鈎債券」,顧名思義,債券的息率會根據當時的通脹(綜合消費物價指數)計算,若通脹不斷上升,債券所支付的息率也會跟着上升,做到本金不至於被通脹蠶食的效果。

其實,「通脹掛鈎債券」在投資界並不新奇,早在一九九七年,美國政府已開始發行它們的「通脹掛鈎債券」,在高通脹環境下,成為退休基金、投資機構對抗通脹的工具之一。

債券回報僅打和

它和買樓來抗通脹有甚麼分別?第一,「通脹掛鈎債券」所派的息率是根據通脹的高低而決定,所以若未來通脹水平是5%,「通脹掛鈎債券」所派的息率也會是5%,可以做到100%對抗通脹。但另一方面,由於它的派息和通脹對等,所以即使通脹多高也好,它的回報只能和通脹打平手,不會得到高於通脹的回報。相反,「買樓」沒有一定能對抗通脹的保證。雖然一般情況之下,若市面整體物價不斷上升,租金都會跟着上升,但樓價卻是可以不跟隨的。當然有弊亦有利,因為樓價的起跌不是和通脹對等,所以樓價的升幅有機會大大高於通脹,投資者除了可對抗通脹,令本金不致被通脹蠶食外,更有機會得到額外的回報。

炒樓風險會更大

第二,就是投資風險不同。投資者買「通脹掛鈎債券」,所面對的風險只是在到期前,債券價格會受市場供求影響而有機會跌穿本金,但若投資者持有債券到期滿,則沒有這個問題,變相投資風險接近零。相反,「買樓」沒有到期日,亦沒有本金的保證,投資者每一天都要面對市場價格上落的風險。對於新置業人士,他們對風險可能會有較少的體會,但對於那些曾在一九九七年置業的投資者,當香港樓市經歷「SARS」、「八萬五政策」的洗禮,當年樓價大跌七成,都會體會到風險可以是巨大和持久的。雖然樓價已經大幅反彈,甚至部分已超越九七水平,但不要忘記,仍有一些投資者當日是以1萬元1呎買入深井屋苑,現在呎價仍是3,000多。

第三,就是一個實際的問題。因為政府預期只會發行50億至100億「通脹掛鈎債券」,按香港勞動人口計算,每人最多只可認購1手1萬元的「通脹掛鈎債券」,若我現在有100萬財富,要有效對抗通脹,買1萬元抗通脹債券根本起不到作用。可能有些讀者會問,美國「通脹掛鈎債券」市場較大,我可否買入美國的「通脹掛鈎債券」來對抗通脹?答案是不可以,因為美國的「通脹掛鈎債券」所掛鈎的是美國通脹,現在你對抗的是香港通脹,情況就例如我患了感冒,又怎能以腸胃藥治病。

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!

Money18新功能「18好路數」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

進邦滙理研究部總監梁偉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