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經論點:直逼九七巔價 樓市玩殘政策

有樓價指數顯示,整體樓價返回九七年十一月九日水平,意味追上九七巔峰價位,不過一步之遙,其中領跑的屋苑已先行升穿九七價,高出近一成。更重要的是,整體樓價指數比港府使出額外印花稅「辣招」前還高,擺明當有關政策無到,應了市場分析預期,政府「辣招」看似睇得,實際並無作用。

回看政府由不承認泡沫,到正視樓價風險,除色厲內荏的「口術」之外,已經就主動增加土地供應,以及動用契稅增加炒作成本,分別循兩大方向出招,卻連稍長一點的「藥效期」都指望不到。即使為針對湧來的北水,取消移民計劃資產組成包括物業,也仍然未能遏止豪宅的購買力漲勢,到目前為止,樓價走勢明確宣告政策招數的失敗。

政策措施似乎該做的已做,以往不會做的強制干預也都做了,但該做的做得太遲,以致淪為遠水不解近渴;強制性干預措施,再強也強不過市場。政府顯然無視了兩點:其一,樓價飆升與其說是供求現象,不如說是金融現象;其二,活躍於市場的炒家實力已非同小可,一般成本阻遏,已不能礙其舒展拳腳。

對於樓市熱炒,全盤歸咎北水是以偏概全。本地自有的豐厚資金,包括銀行的、企業的、私人的,在通脹壓頂之下,都在急於找出路。香港經濟未臻轉型反淪為畸形,沒實體經濟作吸收器,只催谷金融地產,使樓市成為資金的「堰塞湖」,市民追逐物業保值,銀行拚搶樓按業務,龐大的資金拚搏有限的市場,怎能不翻起巨浪?

樓市作為金融現象一個明顯特徵,是銀行按揭取態與交投的關聯。較早前金管局提示銀行,以拆息為基準的按揭戰風險,一度使按息趨同及穩定,這時樓市成交疏落,有發展商被迫以提供二按、三按刺激交投;近日銀行按息戰悄然重燃,樓市又復現升溫勢頭,可見通脹存在、閒資當道,樓市瘋漲並非慣常供求所能解釋,亦非普通招數足以平抑。

現時炒家已成樓價主導力量,用家已無議價能力。不論是本地炒家還是南下炒家,揸貨持盤的實力今非昔比,政策措施並不易震懾其拋售。本地炒家在樓市漲潮中賺得盆滿缽滿,積聚起雄厚財力,擁有難被撼動的實力,足以與政策周旋、倚待時機。政府決策盲目自信、妄誇海口,明顯低估炒風背後的實力。

政府辣招不辣,很快在樓市回氣中露出敗相,碰巧的是,日前新加坡及台灣分別出招遏樓市炒風,招數比香港更辣,有過之無不及。不怕不識招,就怕招比招。論對市勢判斷,論政策準與狠,港府又差一皮。何解?相信長期以來高樓價情結深種,政策下手輕不濟事,下手重又怕傷筋骨,平衡不易進退失據,怎能不被樓市玩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