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經濟捨不得投資帶動增長

中國經濟捨不得投資帶動增長

中央近日拍板為貨幣政策「變調」,由寬鬆回歸穩健,令市場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會減慢,看來未免過慮。根據社科院昨天發表的《經濟藍皮書》,內地經濟今明兩年可以「超九、衝十」,估計今年增長百分之九點九,明年可達百分之十,而明年通脹更只有百分之三點三。換言之,前景相當樂觀,既有高增長,又有低通脹。現實真的可以兩者兼得嗎?

內地一眾財金官員常說,在明年開始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期間,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,加快結構調整,擴大內部需求和消費。如果明年的經濟增長能夠「衝十」,是否意味着消費對經濟的貢獻會極速擴大,成為增長火車頭呢?這恐怕是美麗的誤會而已,因為中國經濟捨不得由投資帶動增長,正如社科院的專家所說,內需驅動的增長只會強化,依賴投資的增長仍佔主導地位。

外國專家普遍有種看法,認為以投資主導的增長,會造成經濟失衡,難以長期維持。在中國似乎並無問題,甚至可以說是數十年來行之有效,根本沒有放棄的必要。對中央來說,這種增長方式更有保證,投入多少、產出多少,全在掌握之內,只要有心便不難達標,從過去成功「保七」、「保八」可以印證。當然,成本效益是否划算,會否導致產能過剩,則屬後話。

相對來說,依賴消費帶動增長,風險大得多,更易波動。這可以分兩方面來看,首先,要民眾放心消費,便得先解決一系列社會保障問題,需要投入大量財政資源,並非朝夕可成事。其次,消費多寡很大程度受經濟前景影響,當前景不明朗時,消費會突然萎縮,經濟便跟着從增長變成收縮,歐美這些以消費主導的經濟體可引以為鑑。如果中國要保證經濟較快增長,反而不會把注碼押在消費之上。

雖然十二五規劃的具體內容還未全部定案,但扶持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訊息已十分明確,成為未來五年以投資帶動增長的重中之重。事實上,一些省市政府早已擬訂未來的投資大計,揚言新興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,要在五年內翻一番。所謂增長方式轉變,大概只是轉換另一個產業平台,投資主導的模式不變。

既然遊戲玩法照舊,目前令中央十分頭痛的通脹問題,出現轉機的可能性便未許樂觀。雖然貨幣政策的基調有變,但「穩健」的意思實際只是「保持中性」而已,並非必定要收緊,而且經過兩年大幅增加貨幣供應,基數變大了,未來就算只是維持正常增長,數額亦相當可觀,加上新增及既有的投資需求,流動性仍然十分充裕,明年百分之三點三的通脹預測,看來是不切實際。當民眾的購買力被通脹不斷蠶食,以消費帶動增長的目標將變得更加遙遠,而投資主導的模式則更加穩固。